“看到游客顺利通过安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力量。”2月至4月,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3名志愿者圆满完成全国两会首都实践志愿服务专项活动,以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是学校“党建引领+课程融入+文化浸润+实践担当”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学校突出党建引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编撰《志愿星火》案例集,将志愿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开设专门选修课,精心打造志愿服务“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榜样示范+实践养成”模式,建立了服务表现与德育评价挂钩机制,通过“志愿之星”评选等,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打造“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校园生态。
同时,他们突出文化浸润特点,组建了20余支系部特色服务队。其中,智能制造系“智造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信息工程系“红色智享”专注智慧助老、反诈宣传,纺织服装系“非遗传承工坊”传播文化遗产,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绿水青山”服务队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环保实践。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等品牌项目纳入专业实践中,打造了“专业赋能+项目驱动”融合模式,取得积极效果。
学校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出台《青年志愿服务实施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建立完善了“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制度体系;结合“青马工程”,设置三级培训课程,建立了阶梯式培养体系;强化项目质量管控,实施立项评审、过程督导、成效评估的动态管理,保障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志愿服务+岗位实践”基地。近三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2项,其中,金奖20项,银奖25项,实现了能力提升与服务实效的双赢。
他们以培养志愿者实践担当为重点,组织志愿者深度参与服务国家重大活动,选派志愿者服务上合青岛峰会、“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杭州亚运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及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连年选派志愿者服务潍坊国际风筝会等地方重要活动。与属地政府共建需求清单,形成了“地方点单、学校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建立了90余处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实现了重点领域全覆盖。同时,年均开展校内志愿服务活动近100场次,鼓励学生参加“每周义工一小时”活动,确保在校生100%参与,促进了志愿服务与政治担当的深度融合。
“在长安街的晨曦中,我读懂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春责任。”参加全国两会首都实践志愿服务专项活动的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学生纪亚男动情地说。该校203名志愿者参加了全国两会志愿服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锤炼了“能吃苦、强本领”的过硬素质,筑牢了“敢担当、肯奋斗”的成长根基。
据统计,目前,全校累计注册志愿者33415名,累计信用时数132.35万小时,年均志愿服务时长33万小时,年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86项,获国家级志愿服务奖项1项。
“志愿服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学校党委书记郑德前表示,“我校将持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的生动实践中,淬炼出‘肩上有责、手中有技、心中有光’的时代新人品格,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原标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构建“党建引领+课程融入+文化浸润+实践担当”育人体系——让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力量根植学生心中)
作者:李晨歌 谭勇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深入研究和市场调研为指导,以教育部职业规划大赛为平台,创新赛教一体的生涯就业教育模式,前置机制保障、岗 ...
6月27日,“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仪式在高远楼707会议室隆重举行,标志着学校校友工作正式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