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发布时间:2020-02-25 15:24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聊城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人社厅教育厅相关工作部署,推出“五招组合拳”,多措并举,打造立体化就业服务,全方位助力毕业生就业。

第一招:信函通知早发布、运筹帷幄谋破题

面对因疫情可能导致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严峻的形势,1月28日,聊城大学迅速调整就业指导工作措施,相继发出了《聊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聊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及时将服务渠道、服务方式的变化通知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给各二级学院发出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

第二招:咨询答疑一对一、就业服务不断时

“停工不停就业”, 1月31日,聊城大学成立就业咨询服务队,全天候为毕业生“一对一”在线解答就业求职中的疑问困惑。就业手续办理是毕业生较为关心的,一般性手续由就业咨询服务队指导毕业生进行线上办理;特殊情况,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老师协助办理。近日,省厅连续下发了多个有关就业手续变革的通知,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相关老师认真学习,要求务必精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新型就业手续办理形式,及时做好毕业生的答疑解惑与指导服务。

第三招:网络搭桥双选通,企业学生享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暂停线下校园招聘等聚集性活动,着力开展网络招聘,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选平台。组织就业指导中心与各学院主动出击,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进行信息队伍搜寻、甄别招聘信息,并把相关信息通过网站、就业微信公众号、微信和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推送给毕业生,定期跟踪了解毕业生应聘结果。进入2月份以来,学校层面共推送286家单位、5031个岗位需求的招聘信息。同时,就业指导中心联合智联招聘网,于2月17日—3月12日举办为期近1个月的聊城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上双选招聘会,集中开展网络面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求职机会。

第四招:调查问卷摸情况、贴心指导要及时

为优化调整就业帮扶与指导工作,更好地协助毕业生就业提供依据,聊城大学联合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面向全体2020届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的就业形势调查。下一步将在调查基础上,组织各学院对毕业生进行细化分类,为每一名未就业毕业生建立求职档案,针对性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与帮扶,重点做好慢就业、不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就业。结合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求职需要,学校连续推出了分别为“非常时期如何高质量地做就业准备”“如何制作简历”“零工作经验应届生简历该怎么写”“网申简历投递须知”“应聘时注意事项”“网络远程面试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面试避雷指南”“面试自我介绍时如何‘秀’出自己”“考研初试成绩出来后需要做什么”九期就业指导干货,后面还将陆续推出其它指导内容。

此外,学校联合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给毕业生开通了“达职求职能力提升系统”,组织毕业生进行线上学习,提升求职竞争力。

第五招:责任主体抓落实,体制机制是根基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健全“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就业工作机制体制,做细抓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格局。疫情防控期间,各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小组的作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制定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的推进毕业生就业的方法和措施,不少学院为毕业生配备了就业导师,同时准备组织专业老师采取适当方式为考研过线的毕业生进行复试、调剂的培训与指导。班主任辅导员联系每一名毕业生,通过在线咨询、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毕业前的学业计划和就业打算,针对疫情形势下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进行求职心理疏导,做好疫情防控下的温情关怀。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