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11月23日,逐梦“双一流”,聚焦“新高地”——“2020全国主流融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启动。在下午进行的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与记者们分享了学校“51251”人才工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51251”人才工程是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破除教师发展方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加强教师管理改革创新,完善教师人才工作机制,激发教师从教内生动力的重大举措和积极探索,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领先水平且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1251”人才工程设立780万元专项经费,明确5个层次分别按照5名、10名、20名、50名和100名进行遴选。奖励标准分别为每年20万元、12万元、8万元、4万元、2万元。学校据择优选拔、动态管理、统筹兼顾、业绩导向的原则,将教师日常表现与贡献、教学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等项目列入量化评价指标,根据绩效评价权重计算绩效分数,以动态近五年绩效分数从高到低依次申报遴选。
参与座谈会的该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是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评全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首席专家、齐鲁和谐使者,是人才培育工程第一层次的5名入选者之一。她表示:“入选人才培育工程,既是一份认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鞭策,让我们有很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能够引导和激励优秀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静心从教,进而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学校深入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教师人才工作机制,以“51251”人才工程为突破,撬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其目的主要是构建以业绩为导向,重岗位、重贡献、重业绩的人才评价和绩效激励机制。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纳入人才评价指标。完善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把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明确教授、副教授等各类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课时要求。完善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制度,相关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坚持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制度,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重点考评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教学效果、教改研究、教学获奖等工作实绩,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环节的督导力度。通过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人才绩效评价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校党委书记鹿林指出:“我们依托‘51251’人才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对人才评价考核范围拓展到全体教师,构建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机制和教学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撬动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该校人事处处长张杰介绍,“51251”人才工程旨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教师考核评价“破五唯”,实现由绝对指标评价向相对指标评价,单一项目评价向综合全面评价,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的转变,逐步构建完善人才评价长效机制,切实营造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郁氛围。
编辑:迟佳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