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安徽一高校诚聘博士:报到后最高一次性给安家费140万
发布时间:2021-02-04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A+A-
-分享-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省属高校皖西学院今年1月26日在官网通知栏置顶了一则公告《皖西学院2021年诚聘博士公告》。近日,这则公告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有评论认为,“用开出的高薪待遇,真正地诠释了‘诚聘’二字的含义。”

此番皖西学院提供的招聘岗位共有67个,在“学历学位及年龄要求”部分要求:具有博士学历学位,年龄40周岁及以下,特别优秀、学校急需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博士,年龄可适当放宽。其他要求以“招聘计划”中各岗位要求为准。

最值得注意的是皖西学院此番为博士们提供的引进待遇。除了学科领军人才、人才团队待遇面议外,皖西学院此番将博士分为A、B、C、D四类。

其中待遇最高的A类博士将获得安家费140万元,B类博士将获得安家费105万元,C类博士将获得安家费90万元,D类博士将获得安家费75万元。另外,上述几类博士在科研启动费方面文科为5万元,理工科为10万元。在津贴方面,皖西学院方面规定:博士津贴每年1.2万元;五年内绩效工资按副教授(七级)标准执行;每年1.2万元租房补贴(3年)。

皖西学院方面特别注明的是,上述各类博士安家费正式报到后一次性发放。而且,《公告》指出,各类博士若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安家费分别提高10万和5万元。

那么这几类博士有哪些筛选条件呢?上述《公告》均给出了具体要求。其中,A类博士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以第一作者或外文期刊通讯作者发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发表一类期刊论文5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发表二类以上期刊论文4篇以上)。②主持二类以上科研项目1项。③获一类科研奖励,或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第1名)。④主持一类成果推广1项或获得一类知识产权1项以上。

B类博士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以第一作者或外文期刊通讯作者发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发表一类期刊论文 3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发表二类以上期刊论文 2篇以上)。②主持三类以上科研项目1项(不含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③获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3名),或三类科研奖励一等奖(第1名)。④主持二类成果推广1项或获得二类知识产权1项以上。

C类博士。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以第一作者或外文期刊通讯作者发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发表一类期刊论文1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发表二类期刊论文1篇以上)。②主持四类以上科研项目1项。③获二类科研奖励,或三类科研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3名)。

D类博士则是不满足A、B、C类条件的博士。

据学校官网介绍,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是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和“岛上高校”。

另外,根据此前报道,皖西学院筹建皖西大学一事已经得到了六安市层面的支持。

去年7月8日上午,六安市长叶露中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皖西学院筹建皖西大学的意见(送审稿)》等。

叶露中指出,皖西学院是省属高校,是六安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市直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筹建皖西大学对六安城市能级提升、功能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的重要意义。要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支持,立足一流应用性大学的发展定位,谋划制订筹建皖西大学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内容,加快人才队伍培养输送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突出贡献,打造校地合作发展典范和榜样。


编辑:王煜玲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