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天才少年”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1-03-02 08:52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胡欣红 A+A-
-分享-

近日,26岁中科大数学家陈杲破世界难题的消息全网刷屏。据悉,陈杲攻克的是一道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论文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在线发表。目前,他的论文已经引发国际数学界的关注,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劳森等人第一时间引用。

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年轻教授曾经被称作“天才少年”,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就赴美攻读博士,有着超高的“人生起点”。“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引发了舆论热议。

每有神童涌现,都会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尤其是为人父母者,巴不得从神童身上窥探些许“机密”,而后“复制粘贴”一番。抛开形形色色的假神童,确实不乏天赋出众的真神童。但令人可惜的是,不少神童都跌入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伤仲永”式惨淡结局。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一直深耕教育工作,对子女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他表示,儿子陈杲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现儿子的数学天赋后,为了排除干扰,让其更加专心在自己的兴趣学科上,陈钱林让儿子放弃一些学习项目,如艺术学习和教师普遍要求的书写训练等。在陈杲上小学后,怕儿子受到标准化作业的消极影响,就决定让其免做老师的作业,同时从数学入手,引导他学会自学。

君子有所不为而后方能有所为。正是因为陈钱林大胆地放弃了一些东西,让陈杲免于作业的困扰和标准答案的束缚,最大程度地遵从自己的意愿,激发了自身的潜力,实现了“开挂”人生。

现实中,在某一领域拥有天赋的孩子并不鲜见,可问题是他(她)的爱好能得到充分尊重并得以施展吗?当下的学校,大多强调统一管理,甚至有不少学校将学生的时间“精准”分配给每一门学科,习惯于“被安排”的孩子,能实现个性化成长吗?迫于“现实”的巨大压力,又有几个家长敢于像陈钱林这般取舍呢?这涉及家长的教育定力以及见识眼界等深层次的东西,绝不是可以简单“抄作业”的。因后天教育不当而毁掉的“神童”究竟有多少,值得深思。

倡导孩子“读书自由”,强调个性化教育和自主学习,注重呵护孩子的创新能力,“天才父亲”的“教育经”,让孩子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上,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些“天才少年”,其成长路径也基本如是。13岁上浙大的“天才少女”陈舒音“没上过补习班,父母也没有额外辅导”,从小就是遵从自己的兴趣学习;五年级拿美国奥数金牌,七年级拿澳大利亚数学奖的“数学神童”叶丰硕坦言,学习奥数是因为兴趣爱好,“玩不玩竞赛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学得尽兴,玩得尽兴”。

“神童”其实不是刻意“造”出来的。顺其自然,孩子才能如有“神”助,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潜能,做最好的自己。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复制,但基本的规律和原则具有借鉴意义。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呵护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教育的金科玉律适用于每一个孩子。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胡欣红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