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1-03-08 08:51 来源:光明日报 A+A-
-分享-

“在高校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深挖校史、党史中的红色资源,打造立体生动的红色思政课,能够取得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代表说,创新思政课教育、提升育人成效,是近几年他一直关心和思索的问题,河南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的河南大学,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创新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对校史中的爱国活动、爱国运动、抗日救国活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等红色基因进行重新梳理,发起了重走抗战办学路、重树抗战办学纪念碑、唱响校歌等活动,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卢克平代表说。

在创新利用校史的同时,河南大学还将地方党史引入思政课程。学校与开封市委共建“焦裕禄精神研究院”,联合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参与大别山精神研究,编撰《红色短剧选集》《河南榜样》等60余万字的实践教学教材,着力打造“红色中原”思政课,推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新人血脉。自2019年开班以来,已有9000多名新生完成了“红色中原”特色思政课程学习。

在卢克平代表看来,仅仅将红色资源“搬上”课堂,还远远不够。要想取得入脑入心的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教育方法。学校各个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的思政课。音乐学院打造的《歌声中的党史》,通过“思政+音乐”的模式,将微党课与歌唱表演结合起来,受到学子们的欢迎;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排的大型音画剧诗《星空》,将“全国优秀教师”李芳的先进事迹搬上舞台,在河南巡演20余场并走进教育部进行汇报演出,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中医学、生命科学学科在线上课程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成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卢克平代表表示,党史、国史、校史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材,高校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思政课”,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尚杰)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