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菏泽市教育局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精神,“五措并举”加强中学学生劳动教育。
一是加强课程设置。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普通高中学生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二是合理安排课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两周不少于3课时;普通高中采用学分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14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根据菏泽实际,小学三年级以上设劳动日,每月一次,或者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信息技术单独开设,每两周1课时或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
三是注重学科融合。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四是统筹家校共育。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专题的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加强与社区、村(居)联系,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之美,享受劳动的快乐。
五是注重劳动实践。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各学校开展敬老院志愿服务、义务大扫除等一系列“学雷锋”活动。植树节,开展“我为祖国添点绿”义务植树活动,借此开展劳动教育、环境教育、理想教育。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晒晒我的家,争做美丽庭院小能手”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广大家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编辑:冀春鑫
巨野县积极探索培根铸魂的“大思政” 一体化育人路径,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以创新实践为笔,绘就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育人画卷,为学 ...
“花蛤蟆,绿蛤蟆,满坑里蛤蟆蹦蹦跳……”菏泽市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合唱排练教室里,清澈纯真的童声将本土民歌演绎得鲜活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