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青大附院“逆行者”推迟婚期、主动请愿……
发布时间:2020-02-04 17:25 来源:青岛大学 A+A-
-分享-

万众一心,我们在行动。同舟共济,我们在努力。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被称为“逆行者”。

在青大附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隔离病房内,半小时衣服湿透而且12小时内只上一次厕所······3名医生、14名护理人员正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忙碌着,在这忙碌的背后,又有多少让人动容的故事发生着······

家人在500米外的家中等着我平安归来

——重症医学科市南护理单元副护士长  王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已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十年的王刚,在得知医院将设立收治疑似患者的隔离病房后,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写下“请愿决心书”,自愿申请到抗击疫情的前线。

进入隔离病房后,王刚肩负起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特护组组长的重任,刚开始每天工作至少14小时,为减少其他同事被感染的可能,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与副组长赵圣宝一起,根据隔离病房内实际情况,及时快速梳理10余项工作流程,组织隔离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培训,让所有医护人员掌握防护要领,杜绝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为稳定团队情绪,他抽时间与大家沟通和交流,彼此相互鼓励、打气。

工作空闲,不免想念家人,家离着隔离病房仅有500米,想家人和孩子时,他也只能向家的方向望上一小会,就又接着投入到工作中了。正月初二是他母亲的生日,今年本来要好好给母亲过个生日,结果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乱了这一切,他只能在电话里为母亲送去生日的祝福。


疫情过去了,一定回老家看看98岁的爷爷

——移植前监护室护理单元副护士长 赵圣宝

自小看着赵圣宝长大的爷爷,今年已经98岁高龄了,平日工作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去看爷爷。今年春节,爷爷早早来了电话,盼着他回去。春节回老家看望爷爷的东西已全部准备好了。可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袭来,与家人的承诺被遗忘在了脑后,他毅然在第一时间写下“请愿决心书”,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便参与到疑似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工作中。

作为肺炎护理小组副组长,他同王刚一起,身先士卒。在医治护理病人的同时,为消除病人的不安与恐惧,做完医疗护理工作,顾不上身体的劳累,他就抽时间与病人多聊上几句,安抚他们的心理。当得知有三位病人的家属都在医学隔离观察中,无法为病人送饭时,他便积极联系、帮忙解决了病人的三餐问题。


家里的困难,我可以克服

——脊柱外科崂山护理单元护士吕丽丽

吕丽丽的母亲在半年前患病,一直接受治疗,身体状况不佳。她平时根本无法好好陪伴母亲,原本想利用春节的假期在家多陪陪母亲,而且两个孩子也都还很小,自己的丈夫也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被迫辞职在家。对于吕丽丽,生活的压力很大。

可就是这样面对着生活中如此多的困难,在疫情面前,她仍毅然决然的写下“请愿决心书”,冲到了抗击疫情的前线。她说:“家里的困难,我可以克服”。




2020年1月17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发热门诊收治了一名来自武汉的肺炎患者,1月21日,农历腊月廿七,这名患者被确诊为山东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医院立即抽调骨干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

大家团结协作,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尽快把患者治好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谷传凯

39岁的谷传凯是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西海岸病区的一名主治医师,也是一名有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在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从医近13年的他,平时就接触不少病情危重的患者,抗击甲流时还进过隔离病房。想到自己入党和从医的初心和使命,他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谷传凯的妻子以前是青岛市胸科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曾进过隔离病房,虽然担心丈夫被传染,临近春节也不舍得丈夫被隔离,但还是理解和支持丈夫的选择。    当晚,首例确诊患者用负压救护车转运至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的隔离病房,谷传凯也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进入。

隔离病房里的17名医护人员,有3名医生、2名护士长和12名护士。谷传凯和另外两名医生杨硕、朱国腾轮班,一干就是24小时。身上穿戴着厚厚的隔离服和密封严实的口罩,时常被汗浸透。

下班之后,他们也不能回家,而是要到医院生活区继续接受单间隔离,直接吃住在医院,工作和生活两点一线。目前,隔离病房里的17名医护人员已经在岗位上足足奋战了十多天,连春节都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大家团结协作,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尽快把患者治好。”谷传凯说。

我们自己能克服困难,让她继续完成救治任务吧

——关节外科崂山护理单元的护士蔡青

    “老一辈青医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我愿加入特护组,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绝不退缩”这是蔡青向医院提交的《请愿决心书》的内容。

        她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便第一时间前往隔离病房。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她春节也未能回家,只能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蔡青每天以饱满的热情细心照顾感染患者,却从未向医院提起家庭中的困难。

 蔡青的母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做过二尖瓣置换手术和起搏器植入手术,身体状况比较差,在家休养多年。2020年1月28日晚,蔡青在护理患者时,她的妈妈突发心脏疾病就诊于市南院区急诊门诊,得知妈妈到急诊后,她虽然担心妈妈病情,但考虑到隔离病房岗位的特殊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更需要她,她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医院得知情况后安排蔡青停止隔离病房的工作,但蔡青父母却说:“特殊时期,蔡青已经熟悉隔离患者护理工作,现在撤出,别的同事还要替她,增加感染机会,我们自己能克服困难,让她继续完成救治任务吧!”在病情平稳后,为了避免打扰急诊工作人员,蔡青的父母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隔离对于身边的同事和家人来说,是一种保障,也是责任

——关节外科青大附院急诊门诊内科医生马学强

        高烧38.5℃、怀疑是病毒性肺炎、有武汉旅居史⋯⋯一连串的信息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首位接诊的医生马学强脑子里打转,这会不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呢?1月21日,青岛市以及山东省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首位接诊医生就是青大附院急诊门诊内科医生马学强。日前患者病情好转,治愈出院,马学强也被隔离了14天……

青大附院急诊门诊内科医生马学强

情况特殊10分钟确定隔离患者

1月17日晚上11点40分左右,青大附院护士张丽丽跟同事和往常一样在值班。“一名患者拎着病例和CT片子急匆匆来到急诊分诊台,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发烧。”站在张丽丽面前的患者,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两层口罩,口音并非本地人,张丽丽立马警惕起来,当对方提到自己可能有肺炎,而且在日照治疗了一天没有好转,特地赶到青岛治疗时,张丽丽脑子里闪出一个信号,“当时不敢多想,赶紧给患者测量了体温,结果高达38.5℃。”张丽丽一边处置,一边迅速将患者分诊到了急诊内科。

当天急诊内科的值班医生是马学强,他一听这名患者高烧,还是从日照专门赶到了青岛医治,情况肯定特殊,立马就提高了警惕。“患者出院记录上怀疑是病毒性肺炎,CT片子显示双肺多发性斑片状磨玻璃影,可以说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但患者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问诊中,马学强得知患者是先从武汉到了日照,又从日照到了青岛,有明显的武汉旅居史,就觉着这个事不简单,怀疑他可能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在此之前,医院已经对我们做了专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培训,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处理流程和应对预案,要求大家引起重视。”虽然仅仅是怀疑,马学强也丝毫不敢怠慢,患者在外逗留的时间越长,接触到的人员就会越多,进一步传染的风险也就越大。一刻也不能停歇,他随即让分诊台联系了医院感染科,并由护士将患者带到感染科,就地隔离,整个处理过程都不足10分钟。为患者治疗,安抚情绪的同时,他们也立马将患者的情况上报到了总值班。第二天一早,医院专家对患者做了专门的会诊,制定出了相关的治疗方案,马学强接诊的这位患者,很快被确诊为山东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隔离14天持续关注疫情发展

“说实话,没有想到来得这么突然,现在想想还是有些担心、后怕。”因为患者入院诊治时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马学强和同事没有做特别的防护,但先前医院做过相关培训,而且医护人员也提前佩戴了口罩。接诊后的第二天,马学强和其他几名护士被通知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时间里,他也没有闲着,每天通过朋友圈、各个新闻媒体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关注着在疫情一线的同事们,“心里其实也挺着急的,正需要人手的时候,自己却要在家隔离。”    “不过隔离对身边的同事和家人来说,是一种保障,也是责任。”马学强说,居家隔离不是说待在家里就可以了,还是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自己单独待在一个屋里,不能随便跟家人接触,也不能在一起就餐等等。“我和当天晚上的值班护士一共8个人全部都居家隔离了,从1月18日到31日,整整14天,好在大家都没有发现相关的症状。”马学强告诉记者。

解除隔离立马回到工作岗位保护易感人群

“居家隔离一解除,感觉像是‘解放了’,终于可以回去工作了。”2月1日一早,马学强就早早地来到了急诊门诊工作岗位,简单收拾物品,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每一名同事都加强了防护,戴上了医用头套、护目镜,穿上了防护服。

“从近几天各省通报的情况看,这次疫情的发展速度很快,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尽量减少外出。”马学强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我们就要去前线和同事们‘会师’,可能长时间不能和家人见面,有可能是几周也可能几个月,但不要替我们担心,我们都会做好防护,相信也一定能战胜病毒。”

“他们8个人解除居家隔离,顺利‘归队’对大家来说也是激励与鼓励,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能够顺利诊断救治,也说明医院的提前防控与部署是有效的,是可行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门诊主任翁韵琦说,“我们提前十几天制定了相关的预案,规范了整个救治的流程,对接诊的医生和护士做了反复的培训,救治患者的同时,也尽最大努力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最美的你用双手挽救生命;用青春报效祖国致敬

最美的童言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爸爸是青大附院的医生,妈妈是青大附院的护士,稚气童音,给我们安慰和信心。

有战,召必回

他们中有年过半百的老教授,有已订好回家车票的医生,有正处在哺乳期的护士,面对疫情,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请战。

推迟的婚期

鼠年正月初十,原本是急诊门诊崂山护理单元护士万倩倩的婚礼。疫情突发, 为坚守岗位,做通双方父母工作,推迟婚期。

即使这样,仍然最美

    这是一双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的手,高频率的手卫生,长时间的佩戴手套,让原本细腻的双手严重过敏,又痛又痒。

 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具,美丽的脸上过敏、被压出一道道印记,涂上药膏继续抗击疫情。

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疫情的逆行者,无畏无惧甘于奉献。

致敬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