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多读书不妨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0-04-30 10:16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小敏 A+A-
-分享-

近期有媒体报道,为了倡导学生居家期间多读书,首都高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读书活动。学校通过云览珍品古文献、开设读书月、图书云荐购、读书笔记评选、校长阅读分享报告等形式,给学生营造了别样的“悦读”空间。这种线上花式“云阅读”,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各地学习推广。

对于学生而言,必然要读书,通过读书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间接经验,不断地丰富自己。但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人在读书这件事上,出现了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仍然是条件所限而无书可读,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环境所限而无暇读书。还有一些人则是心境所致而无意读书。之于学生的读书问题,中小学生明显受到了课业负担较重的影响,读书更多地围绕于教科书。大学生则受到了学校类型、专业学科、阅读氛围等的影响,倾向于读有用之书,阅读呈现出窄化和封闭的情形。

基于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对阅读现状的担忧,各界都呼吁提升国民和大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强调阅读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的确,如果我们不在广泛的阅读中开展学习,只是带着空洞的头脑行走在世间,那么见山便只是山,不会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见水则只是水,难以体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绝唱。读书不只是为了求知解惑,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味的人,更加从容地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拥有更包容的灵魂和更坚强的意志。

如何开展阅读呢?应该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深度推进,技术为人们的自由阅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在持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习惯,电子化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因而,前述高校组织开展的学生花式在线阅读,既是在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良苦用心”,也是一次“互联网+阅读”的生动展示,更是一种在读书方式上结合实际的与时俱进。

从国民素养全面提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上而言,高校作为知识和智慧的殿堂,还应在营造良好读书氛围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期待更多的高校常态化组织开展这种云端阅读,引领和推动形成更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励和引导高校学生多读书;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社会资源,也应该通过有效的社会协作机制,向公众有序开放,以激发和服务于中小学生和民众的读书需求。(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作者:杨小敏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