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苑餐厅吃顿饭,不用再去牡丹园”
菏泽学院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20-11-24 11:06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赵念东 郝君坦 A+A-
-分享-

“黄老师的课评上了!”“邵老师的课也评上了!”在菏泽学院公示公告栏前,计算机学院的一群学生正在兴奋地谈论着学院老师“斩获”的成绩。他们说的“评上了”,指的是菏泽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结果公示,黄复贤教授的《C语言程序设计》、邵丽丽老师的《线性代数》入选了该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据菏泽学院教务处负责这项工作的徐兴民介绍,今年他们共遴选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2门,评选出“课程思政”优秀教师37名。
  这是菏泽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激发校内各要素育人活力的同时,我们将育人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考量。”菏泽学院院长姜同松说,“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又红又专’育人目标、形成‘三全育人’育人格局、健全‘四维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菏泽学院的“一二三四五”育人方略,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了一个系统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他们的《地方高校‘一体两翼三经四维’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了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馨苑餐厅是菏泽学院一个不大的餐厅,位置也较为偏僻。步入馨苑,墙壁和廊柱上的大幅牡丹写真照片映入眼帘,菏泽牡丹9大花系10大花型的代表性品种图片和介绍应有尽有,每个来此的学生家长无不赞叹:“到馨苑吃顿饭,不用再去牡丹园。”
  菏泽学院共有三个餐厅,每个餐厅都有各自的主题文化。雅苑餐厅主打地方非遗,菏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展示和介绍,惟妙惟肖的面塑、泥塑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锦苑餐厅主打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介绍全面,美轮美奂的代表性菜肴图片叫人垂涎欲滴。
  菏泽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杨依华自豪地说:“我们搞后勤保障工作的除了负责水电暖吃喝睡,现在也全员参与育人,各个岗位都有育人任务,别小看餐厅、医院、理发室,那都是我们的育人阵地。”
  杨依华所说的变化,是菏泽学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结果。他们创制了“十创新、十构建”工作体系,对课程、科研、实践、管理等十大育人工程进行体系创新、工作机制重构。整个思政工作,师生共同参与、分工协调、运转有序,课堂教学、实训实践、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统筹、浑然一体。
  菏泽学院注重把人才培养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考量,强化“四维协同”,促使学校、家庭、政府、社会承担起各自的育人责任。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菏泽学院师生积极参加社区和村镇的防控工作,宣传防疫知识、参与值班值守、踊跃捐款捐物,学校收到山西省长治市、青岛即墨区及济南平阴县等地发来的感谢信几十封。因为疫情防控无法和毕业生当面话别,嘱托的话语无法表达,身为班主任的尚宏芹老师拿起钢笔,熬夜为他们班的61名同学,每人写了一封“亲笔信”,殷殷之情跃然纸上。靠着扎实的工作,他们内部的“全要素协同行动计划”,和家长的“家校通行动计划”,与地方政府的“校城融合行动计划”,产教融合的“服务社会行动计划”,都在积极推进中。
  菏泽学院着力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建立起完善的“五育并举”体系。制定了体育“固本健魄行动计划”,形成融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大体育体系。出台美育“审美怡情行动计划”,构建融艺术美育教育、社会美育教育、自然美育教育和道德美育教育为一体的大美育教育体系。实施劳动教育“笃行创新行动计划”,形成融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品德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劳动习惯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劳动育人体系。
  党委书记衣玉琛总结该校“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时说:“我们必须不断擦亮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光荣任务。”(赵念东  郝君坦)


作者:赵念东 郝君坦

编辑:史守静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