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两项成果入选2020中国农业科研“亮点”
发布时间:2020-12-30 14:52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A+A-
-分享-

12月29日,中国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报》发出重磅报道,盘点2020中国农业科研“亮点”。文章说: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这其中,农业科技的贡献居功至伟。

这一年,虽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农业科学家并未停下研究的步伐。他们用卓越的研究和执着的精神为农业、农村、农民带去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此,《中国科学报》梳理和盘点这一年中国农业科学家发表的部分重要论文成果,以飨读者。

32个“亮点”:

山东农业大学占据了其中两项!!

1.破解优质蛋白玉米育成之谜

《自然—通讯》1月7日

主要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文琴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团队

2.揭示重要抗盐碱机制 

《自然—通讯》1月10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蒋才富团队

3.发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调控新机制

《科学》2月7日

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团队与三个实验室联合攻关

4.揭示被子植物早期复杂演化历史

《自然—植物》2月24日

主要作者:四川大学教授刘建全联合华北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兰州大学等

5.白羽扇豆高质量基因组发布

《自然—通讯》2月26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程锋团队和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许卫锋团队

6.“液体黄金”霍霍巴油可借油菜合成

《科学—进展》3月11日

主要作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亮团队、陈玲玲团队联合国外5家单位合作完成

7.揭示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

《自然》3月19日

主要作者: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段巧红团队、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进展亮点:发现了被子植物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

在拟南芥FERONIA受体激酶的缺失突变体中,多个花粉管进入同一胚珠的不正常现象很常见。原来,FERONIA受体激酶调控了低甲酯化果胶质在丝状器的积累,进而调控了第一个花粉管诱导的一氧化氮在丝状器中的积累。

一氧化氮对诱导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诱饵蛋白进行亚硝基化修饰,一方面阻止其分泌,另一方面使其失去诱导花粉管的活性,其他花粉管因此不能进入这个“名花有主”的胚珠。

点评:在分子与生化水平上揭示了胚珠如何协调“花粉管破裂”与“防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这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被子植物受精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图片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06-2

8.大豆驯化过程中开花的进化和选择

《自然—遗传》3月30日

主要作者:广州大学教授孔凡江和刘宝辉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团队

9.绘制首个山苍子基因组图谱

《自然—通讯》4月3日

主要作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汪阳东团队

10.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科学》4月10日

主要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孔令让团队

进展亮点:团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且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首次明确并验证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不仅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而且具有广谱的解毒功能。 

点评:Fhb7基因的发现和抗病机制解析对水稻、玉米等作物育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禾谷类作物种质改良和创新的难得基因,其在育种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提升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图片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a5435

11.五个异源四倍体棉花起源终被厘清

《自然—遗传》4月20日

主要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哈森阿尔法生物技术研究所、德州农工大学等

12.寻找现代玉米改良的足迹

《自然—遗传》4月27日

主要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王海洋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等

13.增加一种植物就能获得显著的多样性效益

《自然—植物》5月4日

主要作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蔡友铭团队联合复旦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

14.铁载体是根际稀缺资源保卫战的“秘密武器”

《自然—微生物》5月11日

主要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团队联合瑞士、荷兰、英国学者

15.解析蒺藜苜蓿复叶发育新机制

《自然—植物》5月11日

主要作者: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江华团队

16.发现新型广谱抗菌增效剂

《自然—微生物学》5月18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团队

17.首次破译同源四倍体紫花苜蓿基因组

《自然—通讯》5月19日

主要作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邱强团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等

18.20个水稻品种的参考表观基因组图谱发布

《自然—通讯》5月27日

主要作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兴旺和李国亮团队

19.全球间套作增产模式获进展

《自然—植物》6月1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院士团队

20.揭示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机制

《自然》6月11日

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院士团队

21.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小菜蛾对Bt高抗性

《自然—通讯》6月12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友军团队

22.建立新型可预测多核苷酸删除基因组编辑系统

《自然—生物技术》6月29日

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研究组

23.发现植物株型调控新机制

《自然—植物》7月13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

24.首个古茶树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

《自然—通讯》7月24日

主要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闻玮玮课题组

25.创制C4禾谷类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

《自然—植物》8月31日

主要作者:山西农业大学杂粮分子育种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

26.龙井茶树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成功

《自然—通讯》9月7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

27.马铃薯杂交种子在接近

《自然—遗传》9月28日

主要作者: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团队等

28.榕树和榕小蜂精细基因组图谱发布

《细胞》10月8日

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陈进课题组与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明瑞光课题组等

29.解密植物干细胞如何抵御病毒

《科学》10月9日

主要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忠课题组

30.拟南芥花期自然变异的调控新机制

《自然—通讯》11月17日

主要作者: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李培金课题组

31.揭示水稻中重要二萜的代谢机制

《自然—植物》12月8日

主要作者:海南大学教授罗杰团队

32.揭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分子机制

《自然》12月10日

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团队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