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批准,2人被授予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成果被授予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2项成果被授予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成果被授予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成果被授予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6项成果被授予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成果被授予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6项成果被授予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9项成果被授予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10项成果被授予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山东农业大学表现抢眼,主持项目斩获1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项大奖,4项一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山农答卷”
自然科学一等奖
植物干细胞重塑和维持的调控机理
主持人:张宪省(山东农业大学)
该成果在解析植物干细胞形成和维持的机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作物、林果和花卉等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对我国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科学二等奖
植物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主持人:张彦(山东农业大学)
植物有性生殖是种群繁衍和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涉及多个复杂的过程,而雌雄配子体发生是有性生殖的前提。该成果深入解析了雌雄配子体发生的关键调控途径,对于理解植物育性形成规律、认识作物产量的调控因素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花9号等抗旱高产花生新品种
培育与推广应用
主持人:万勇善(山东农业大学)
该成果创新了花生抗旱节水和高产协同改良的育种技术,育成山花9号、山花7号等6个抗旱节水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满足了不同生产条件和不同市场需求,在北方累计推广8978.4万亩,增产304856万公斤,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53.6亿元,为花生产业发展和油料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科技进步一等奖
改性植物源材料包膜缓控释肥的
创制与应用
主持人:杨越超(山东农业大学)
该成果明确了植物源膜材成膜原理,突破了3项关键改性技术,为植物源膜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创建了关键包膜工艺装备,实现了植物源包膜缓控释肥替代石化类包膜缓控释肥产业化生产的技术跨越。创制了系列作物专用肥及高效施用技术并大面积应用,成效显著。
科技进步一等奖
鸭坦布苏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与疫苗研制
主持人:刁有祥(山东农业大学)
该成果明确了鸭坦布苏病毒的病原、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研发了关键防控产品与技术体系,建立了精准检测技术,取得了防控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成果的应用有效控制了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为我国养鸭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
主持人:侯加林(山东农业大学)
该成果针对大蒜播种和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并推广应用了8种播种机和15种收获机,填补了大蒜正芽播种和联合收获装备的空白,确立了国产大蒜机械的主导地位,为实现大蒜全程机械化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迟佳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