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昌邑市:积极构建区域国防教育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04-25 14:44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为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昌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国防教育新模式,努力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打造了具有昌邑特色的国防教育新模式。

一、高标准打造国防教育专业。大胆探索职业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在潍坊市工业学校开设国防教育专业,引入军营文化,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和准军事化管理,多年来为部队培养输送3000多名优秀兵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各类合格保安及辅警人员500余人,近75%的学生入伍后被优先提拔,有200余人考入各类军事院校。潍坊市工业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优质兵源储备基地,被部队誉为“优质后备人才的摇篮”。

二、多样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国防教育,拓展传承红色基因课堂,引导全市青少年深入了解党史、军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比如,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宣传推广国旗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真情实感;利用每年“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祭英烈活动,拓宽国防教育覆盖面;通过参观学习烈士祠和纪念馆里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增强学生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学生们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三、多层次开展国防教育。坚持训练与展览并举,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潍坊市工业学校国防教育资源,聘任退役士兵和潍坊市工业学校国防教育专业学生担任军事训练教官,每年定期对初一新生和高一新生进行军事化训练,锻炼学生们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团队精神。对参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课程,包括以科学实践为主题的3D创客、无人机、机器人、VR体验、飞机模拟驾驶等课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造纸工艺、专题教育、篆刻工艺等课程;以户外拓展为主题的研学实践、创意搭建等课程;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军训演练、生活常识等课程,目前已累计培训学生15万多人次。在潍坊市工业学校建立国防科技展览馆,每月定期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国防兵器模型,全方位了解红色兵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历程和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辉煌成就,感受大国重器的风采与力量。关注幼儿国防教育,结合国防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优势特色,在全市幼儿园开展“幼儿军警课”,由一名国防教育专业学生和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成授课小组,深入幼儿园进行授课并参与日常管理,将军事国防知识和文化习惯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培养坚毅勇敢的意志品质。

四、助力征兵工作宣传。坚持做好全市范围内的兵役登记工作,该市积极配合人武部向学生宣传适龄公民参加登记的相关政策规定,指导学生登陆全国征兵网,按兵役登记流程网上报名。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兵役制度、服现役规定、应征入伍条件、程序、考学提干、优抚优待标准等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为学生应征入伍做好思想准备。充分利用“青年大学习”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青年之声”等学生接触较多的新媒介平台,采取多元化形式对征兵相关信息和国防建设新成就进行宣传,增强学生参军入伍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拥军爱军参军热情,提供征兵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实现宣传全覆盖。对立志参军的学生,在潍坊市工业学校组建兵役预备连,指导学生进行役前的训练和各项准备,积极加强和完善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高密市:发现校园里的思政育人“宝藏”

“恭喜赵浩然同学被评为本学期的‘博雅好少年’。”前不久,在高密市北关小学的“博雅好少年”评选大会上,该校少先队辅导员田艳 ...

09-02 15:4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高密市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机制,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坚持以“小切口”破题、用“微创新”积势,立项实施了一批局长突破项目、校园“微改革”项目,为现代化教育强 ...

09-05 10:59潍坊教育发布

护航新学期!潍坊教育督导这样做→

近日,市教育局依托“掌上督学”平台,精准制定督导清单,分级分类开展督学培训,组织42名市级督学以“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 ...

09-05 16:37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