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双减”下的课后服务,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聘请国家柳编非遗传承人杨进邦为学校柳编校本课程老师,专门开展柳编教学,手把手的教孩子用柳条编织篮子、筐子的技艺。
“临沭柳编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聘请非遗传人到我们学校来授课,让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这项技能,让柳编这个技艺可以传承下去。”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校长胡芳霞说。
学校开辟了杞柳种植园,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杞柳的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气候特点,学着收割柳条,浸泡、加工柳条等,既传承了柳编文化,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课堂上,杨进邦现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并通过讲解演示与实操互动,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对柳编技艺的兴趣,增进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他说:“作为柳编项目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据了解,临沭县积极探索“双减”新路径,一方面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作用,多元整合课程资源,通过邀请名家、艺人兼任学校辅导员、特长导师,定期开展“传承人面对面”“文化遗产日”“非遗展演”等一系列宣传和普及优秀文化遗产项目的活动,推动特色学校创建。临沭柳编、莫氏绒绣、面塑、剪纸……如今,一堂堂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课,在临沭县中小学的课后服务中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来源: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
作者:刘莹莹 胡芳霞
编辑:冀春鑫
审核:白天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