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我和《山东教育报》的故事
滋养人生的“良师益友”
发布时间:2023-06-20 14:2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A+A-
-分享-


  相伴岁月——清正报风拂面来

李良荣

(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调研员,退休干部)

  我是一名年逾七旬的“小老头”。有幸结缘《山东教育报》,常年读报,每期必读,越读越爱读,倍觉韵味长,将其当成滋养人生的良师益友。

  之所以真心喜欢这份山东省优秀报纸,源于挥之不去的教育情结。自从提着妈妈手缝的小布兜,迈进土屋子教室,在石板上一撇一捺地写“人”字那天起,我就感受到了教书先生的尊严,萌发了对教育事业的崇敬之心。1965年,我考入荣成二中,靠每月两元助学金和舅父母的资助读完高中,深深打下了“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时代烙印。刚刚毕业,走上联中讲台,与同龄学生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共享青春阳光。不久,参军入伍,在那座营盘度过27年青春岁月,履行政治教育职责。转业到地方后,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著书立说,资政育人,与教育工作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有一年,我来到潍坊市奎文区教育局,第一次见到《山东教育报》,从一版看到八版,一看就爱不释手了,便记下了电子邮箱。从此,打开了与《山东教育报》进行“心灵对话”的窗口。《55年前的完小班主任》 是我向《山东教育报》投稿的开篇之作。多年来,我始终想念50多年没见面的完小班主任姜玉珍老师。2018年,与远在上海的姜老师通话七八次,每次通话后,我都详细记录梳理,最后落笔成文。本想给姜老师带来一份久违的惊喜,行文之初没有告知。2018年11月26日,“杏坛”版刊发该文后,我第一时间拨通姜老师的电话,想给老师报喜。接电话的却是她从美国赶回来的儿子。他呜咽着说道:“我妈走了,在天之灵有知,她看到这篇文章,该会多高兴啊!”一听这话,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首次投稿,激发了我用笔写我心的创作灵感。2019年4月8日,“杏坛”版登载《尘封的“蝈子笼”教室》,追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在于家庄任教的往事。50名学生挤在一起,坐在小马扎上听讲,趴在膝盖上做笔记。作为唯恐误人子弟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现身说法,引导学生消除“读书无用论”影响,激发学生立志报国、发奋读书的动力。所教班级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我还在公社教师大会上“露了脸”。不久,《那盏煤油灯》《春雪中的蜡梅》,先后变成“杏坛”版的铅字。这两年,“杏坛”版锐意创新,清新文风,拂面而来。一篇篇散文,一首首新诗,一幅幅美图,有滋有味,养眼走心。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抗击疫情战役中,作为全国“教育大省”的主流媒体,《山东教育报》闻令而动,深入一线,采编正能量、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品力作,为教书育人的殿堂送来一片阳光。

  每年,我回荣成老家长达4个月,陪伴九旬老妈安度特殊时期。古稀之人坐在母亲身边,听老人唠叨“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品咂时常挂在她嘴边的金句口头语:“哪朝哪代也赶不上现在社会好”,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母亲休息时,我打开手机,一笔一画地记下老人的“口述史”,一字一句写下陪伴老人的随感录。编辑老师善待老同志的“学生作业”,精心斧正拙文,2020年6月8日刊发《赤脚挑鱼汤》,2022年10月10日刊发《在惜别的时光里》,2023年4月17日刊发《金红的麦香兰》,让“草根作者”稿件荣登大雅之堂。

  结缘《山东教育报》,清风拂面韵味长。近年来,作为省教育厅统领教育事业的喉舌,《山东教育报》全力奏响教书育人主旋律,用心展现走在前列的新亮点,装点齐鲁大地守正创新的满园春色,恪守“读者至上、质量第一”的职业道德,保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一方净土,让读者看到了编辑老师不为铜臭所诱、不为关系所惑的金子般的心。

  三十而立,春华秋实。拥有 “天地君亲师”厚重底蕴的齐鲁儿女做靠山,这份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优秀报纸,生命力必将越来越强,打心眼儿里喜欢《山东教育报》的读者定会越来越多。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