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滴答滴,我是一颗小水滴……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我在一幼的秘密,这里阳光多美丽,这里爱如雨。”每天清晨,伴随着《小水滴的秘密》明快跳荡的旋律,齐河县机关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欢快地哼唱着、蹦跳着,像晶莹的小水滴汇入幼儿园……这是站在园门口迎接孩子入园的李晓燕园长幸福一天的开启。
工作31年来,从一名普通教师到齐河县机关第一幼教集团的总园长,李晓燕始终秉承“为幼儿播下一生幸福的种子”的办园宗旨,用爱施教,用情管理,创新提炼“真爱如雨,润物无声”的“小水滴”园所文化,构建起“零磨合,齐奔跑”的幼教集团发展新格局……
创设“小水滴”
园所文化
齐河县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齐河一幼)始建于1958年,从几间土坯房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园所,历经几十年深耕细作,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齐河学前教育的一面旗帜。当时间来到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从此,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2年,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和科学保教方式的探索提供了依据。
面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一所具有厚重文化根基的老园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凝心聚力、创新发展?这是齐河一幼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也是李晓燕必须攻克的课题。
1992年,李晓燕从齐河师范学校毕业后加入齐河一幼的大家庭,当了15年普通教师,从2007年起先后担任教学主任、副园长,2018年担任园长。“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在幼儿园中形成一种文化,一种全体教职工所认同遵循,并带有园所特色的包含教育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的文化。以园所文化引领幼儿园创新发展。”走上管理岗位的李晓燕心里始终萦绕着这样一个念头。
说干就干,2011年5月,在当时刘风云园长的支持下,李晓燕带领教师团队申报立项了省级重点课题“小水滴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并于2013年底正式结题。
源于齐河一幼几代人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信念追求,经由“小水滴”这一独特、具象的物象标识得以确立,成为全体齐河一幼人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办园宗旨:水润童蒙,书香乐园,为幼儿播下一生幸福的种子;
办园目标——爱润童真的幸福家园,呵护梦想的智慧乐园;
教育理念:生活浸润,阅读滋养,自然成长;
园训——齐之以智,润之以爱;
园风——学之以恒,行之以善;
教风——真爱如雨,润物无声。
“水无私滋养万物,却与世无争,只奉献不索取。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该像水一样。‘小水滴’文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教育的幼儿要像水一样纯真无邪、活泼开朗。水是多姿的,每个幼儿犹如独具特色的小水滴,在阳光下焕发生命的活力与光彩,小水滴又是晶莹的、灵动的,就像每个幼儿纯洁的心灵和愉悦的身影。二是我们给予幼儿的教育要似水长流、润泽心灵。”谈起“小水滴”文化,李晓燕眼里满是骄傲的神采。
老师们精心设计了园徽、吉祥物“源源”,李晓燕亲自作词创作了颇受小朋友喜爱的园歌《小水滴的秘密》。在“小水滴”文化的涵养下,齐河一幼突出“上善若水、水润万物、水纳百川、水滴石穿”四种精神,创建了“滴水映辉 红心向党”党建品牌,幼儿园被评为德州市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
齐河一幼以“小水滴”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了重视养成、适性而育、多元发展的生命教育课程。它包括:主题活动课程、早期阅读课程、运动健康课程、自主游戏课程、幼小衔接课程、生命种植课程、节日课程。
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孩子们的童年种下了幸福的种子,而“上善若水”的人生理念和“真爱如雨,润物无声”的教风已经融入齐河一幼教师的血脉。
早期阅读
播种幸福
每天入园、离园的时间,常常有一群小“书蚁”拖着自己的粮食——绘本,向李晓燕聚拢来。很快小“书蚁”们就抢占了她的怀抱里、膝盖上、胳膊旁、背上、头两侧的位置。这可耽误不了李晓燕以夸张的语气、惟妙惟肖的神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这是属于李晓燕和孩子们之间独有的幸福体验。
齐河一幼把幼儿身边的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打造成温馨的阅读环境,比如楼梯拐角处的书香吧、楼道中的童话港、门厅里的亲子阅读湾,别致的小沙发、温暖的“大豆包”、温情的怪皮墩,还有各种精致美妙的中外绘本,时刻吸引着孩子们去翻、去玩、去品、去乐。孩子们每天都要“抢地盘”读绘本……
作为生命教育课程之一的早期阅读课程,已经成为齐河一幼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5年9月,齐河一幼开始关于早期阅读的探索实践,并于2018年申报两项省级课题“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策略研究”“幼儿园早期阅读材料选择与使用现状及改进策略的研究”(均已结题)。系统专业的课题研究和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齐河一幼的早期阅读探索逐渐走向深水区。
倡导亲子共读
每年9月,齐河一幼除了召开新生入园家长会,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阅读动员会。李晓燕亲自给家长们宣讲幼儿阅读和亲子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激励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每个班级成立4—5个亲子阅读家长小组,家长在组内分享亲子共读的心得、孩子的精彩瞬间、亲子陪伴的趣事,并推荐图书,组织图书漂流等。组长在微信朋友圈中监督每个宝宝的每日阅读打卡。每周五下午,阅读小组轮流到班内,在老师指导下反馈、分享、总结亲子共读情况。
“亲子共读,每天二十分钟,其乐融融,孩子亲身体验到读书是多么有趣!”“给孩子讲故事,把爸爸妈妈想给孩子说的话都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了,改变了令人厌烦的说教。”小班家长小组交流会上,家长们这样说。
“家园携手,使阅读成为孩子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家长行动,帮助教师传达阅读理念和经验,使早期阅读指导工作事半功倍。”老师们这样说。
在齐河一幼,全园形成了“找时间陪伴,享共读之乐,你我共成长”的阅读氛围。在爱的陪伴、阅读滋养下长大的孩子,幸福、阳光、智慧。
让孩子“玩”阅读
“开展早期阅读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教研、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们集思广益、各显其能,使我们的早期阅读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并播下幸福的种子。”李晓燕带领教师们以水的韧性,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个个兴趣浓厚,而自主阅读时专注图书的时间很短。”这是幼儿早期阅读中的一个共性问题。齐河一幼的策略是把无声阅读变成有声阅读,在阅读区投放了平板、录音机、U盘播放器,让爸爸妈妈或老师录制自己讲的绘本故事,逐一编号放在阅读区。孩子们选择喜欢的绘本后,找到对应的U盘,通过播放器,听着爸爸妈妈或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常常不由自主地讲起来。有声阅读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专注力。
“对3—6岁的孩子来说,好动是天性,一味要求他们在图书区里安静地看书,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把静态阅读变成动态阅读,效果就不一样了。”大班教师王蒙为此想了很多吸引幼儿阅读的好办法。如阅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带领孩子们用废旧物品进行大改造;阅读《爱吃水果的牛》时,让孩子们用遮盖图片的方式,边玩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想,有的孩子更是迫不及待地用画笔创编出与众不同的新绘本。
幼儿阅读不仅是视觉活动,也是听觉、触觉、口语的愉快游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比如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给孩子搭建一个舞台,让他们合着录制好的音频,边讲绘本边表演,在玩的过程中去理解、去表达、去演绎。还有一些常玩的小游戏,如词语接龙、说相反、接话茬、你来比画我来猜、传悄悄话等。幼儿园还组建了众多小社团,如绘本创作社、小小朗读团、巧舌辩论队、儿童剧团、阅读之声广播队、家长童话剧场等。孩子们在各式各样的“玩”中,丰富着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李晓燕着力打造一种开放的阅读观:“幼儿园早期阅读是一种广阅读,即不拘泥于图书、绘本,凡是摄入幼儿眼帘的符号、图片、自然材料等都是幼儿阅读的内容。我们带领孩子走出园门,走进社区,走进自然,让孩子的内心世界五彩斑斓。”
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妈妈,这本《狠心的燕子妈妈》真是太好看了!你再给我讲一遍吧。”王齐一小朋友对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礼物爱不释手。
齐河一幼的孩子每年都会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两本幼儿园小朋友自制的绘本和幼儿园的吉祥物“源源”。
在早期阅读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自己创作绘本。幼儿园从中精选了16册孩子们创作的绘本,经由广告公司整理印刷,每年六一时送给全园的小朋友,大大激励了孩子们的创作梦。
有人说,早期阅读是对童年最美的滋养。齐河一幼从书香环境的打造,到对阅读策略的探究,再到各种阅读活动的拓展,以贴近幼儿感知、走进幼儿心灵的方式,让孩子们全方位浸润在早期阅读中,收获着自信和幸福。
真爱如雨
润物无声
早上8点,小一班的王一一小朋友开开心心地来到签到台,把贴有自己名字的小火车放到轨道上,“我前面有四列小火车,那我是第5个来园的。”这个新颖别致的签到台,不但吸引着小班的孩子早早来园,还让孩子们从中学会了排序、点数的知识。
在齐河一幼,每个班的签到台都不一样。中二班的签到台是贴在墙上的鸡蛋盒,小朋友把彩色的毛绒球塞进圆孔里就代表“我来啦”,鸡蛋盒上面对应着一排黑点,方便孩子们更加熟悉数字。大三班的签到台就更厉害了,一张整齐的统计表,不仅让一周的签到情况清清楚楚,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表……小小的签到台,体现的是教师对孩子“大大的”用心。
上午10点15分,课间操时间到了,孩子们蹦跳着涌到操场上。《中国娃娃》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像一棵棵幼苗在阳光下争相吐绿;随着歌曲《kissy kissy》的旋律,孩子们拿着软棒、圆环,在欢快地跑动中变换队形;《小道童》带着孩子们体验传统戏曲的腔调和韵味;最后是舒缓、深情的《星星》,似一艘小船载着孩子们划向爱的深海……
“要做就做有内涵的课间操!”这是齐河一幼教师的共识,由毕业于滨州学院的体育老师刘祥鹏精心编排,又经过教师团队数次教研、调整,最终成形的课间操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让孩子们每天浸润在韵律美、舞蹈美的体验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升华。
老教师给新教师传授经验:小朋友穿裤子有学问,手落下来时,手的中指要贴着裤子的中缝。否则裤子扭到一边,孩子走路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原因,就会闹小情绪……
小班孩子一入园,老师先教他们认识水杯外面的标志线,每次饮水量一目了然……
在齐河一幼,像这样的教育细节还有很多,它们一环扣一环,如真爱之雨,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这正是李晓燕追求的教育境界。
用爱施教,用情管理
“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透明如水、柔情似水、欢快如水、执着如水。”这是李晓燕对教师的期盼。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师幼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首要前提。幼儿园科学制订《“水滴姐妹”专业发展规划愿景》,每月开展一次教科研一体化活动,针对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开展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活动;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在主课题下根据自己的教育特点确定子课题,上课题汇报课,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还定期组织案例研究活动和教师沙龙活动。扎实、丰富的园本教研不断提升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这一天,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李园园老师正在进行音乐课《狼和小羊》的磨课活动。在点评环节,李晓燕先是建议用游戏串起知识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亲身示范。50岁的她又是蹦又是跳,说跪就跪、说躺就躺,一点儿没有园长的架子,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只要有时间,李园长每次教研活动都参加,而且她对工作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以自己的经验一点一点地抠细节,帮助每位教师成长、进步。”获得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刘霞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每次中层干部开会,李晓燕都会设置一个思想引领小环节,或是学习党的政策、学前教育文件,或是谈谈幼儿园想为大家做的事情,也可能是她成长经历中的感悟。“成长可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像爬山一样盘旋着上去,有可能爬着爬着又摔到下面。我当年刚当上教学主任,就遇到了讲示范公开课不成功的坎……”她像一位大姐姐一样剖析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深沉的爱滋养着教师的成长。
2021年9月—2022年9月,齐河一幼增加了174名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一半还要多,而且大部分是外地来齐河工作的。她对年轻教师说:“老师们家里有任何事情,幼儿园都会冲在最前面。无论结婚、生子,我都会带着姐姐们第一时间到现场,或祝贺或分享或帮忙。”
老师们这样说:“看到李园长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幼儿园、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50岁了还在教学管理一线坚持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正所谓:以心换心,以爱育爱。李晓燕用爱施教,用情管理,让齐河一幼真正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集体。
零磨合,齐奔跑
2021年,在齐河县教育和体育局“以优质促均衡,以均衡提优质”的精神指导下,齐河县机关第一幼教集团率先成立,李晓燕由管理一所园变成四所园,她的生命时钟好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从开发商交付开始,她带领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新园开园的筹备当中。从幼儿园大环境的设计到班级小环境的创设,从幼儿一日生活科学安排到课程的优化完善,从活动材料的准备到各种物品的采购,将工作分解,把时间分段,确保“哪天哪时哪分”的工作落实到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三所新园先后投入使用,全部实现了高标准起步。
李晓燕深知,集团化办园的责任与使命是“以优促优”。为此,她确立了以总园为龙头示范引领,科学定位、规范管理,并将总园先进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理念文化等辐射到各分园,实施“一个中心,园区平衡,链动推进”的管理策略,鼓励各分园大胆改革,打造品牌,全面推进各园区滚动发展、齐头并进。
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人才“孵化器”。分园的举办,成就了众多管理岗位和专业教师岗位,让齐河一幼整个团队成为一池活水。每个人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尤其是青年教师有了更多锻炼展示的平台。骨干教师们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总园积淀多年形成的园所文化、特色课程等带到新园,在不断地输血再造中,打通教师成长的通道,促进集团化办园的生机勃发。
让“一园好”领跑“园园好”。在“小水滴”文化的浸润下,各分园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师幼发展需要、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在园本课程研究和园所特色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如今,观澜园为孩子创设多元实践体验区,以“科学启智”为特色,建构水润童蒙智慧乐园;阳光园依托地处城市自然公园的环境条件,以“运动健康”为特色,建构水润童蒙健康乐园;水滴园以“生命教育”为特色,建构水润童蒙成长乐园。各分园积极打造特色课程,凝练办园特色,已然构建起了“零磨合,齐奔跑”的幼教集团发展格局,为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打造了齐河学前教育的新样板。
“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李晓燕坚信:“小水滴”文化凝结着真爱的能量,必将引领齐河县机关第一幼教集团的教师和幼儿徜徉于幸福生活的大海。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
(原标题:“小水滴”孕育师幼幸福的种子——访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李晓燕)
作者:李妍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