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减负是治标,目的是提质。如何在减负担的同时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校以“‘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积极教育系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为引领,通过构建积极的教学系统、学习系统、评价系统,最终形成积极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各司其职,并不断凝聚和形成教育共识,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知”“行”合一,构建积极的教学系统
在构建积极教学系统方面,学校“知”“行”合一,一方面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群体观念,一方面,探索“悦动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双线并进构建积极的教学系统。
知是行之始,多渠道更新教师观念。新版课程标准及课程方案出台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读培训系列活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线上、线下学习,加深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培训过程中,教研组将课标学习列为每日教研的必要环节,力求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日常教学过程。
除了常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校本研修,学校还成立了以“学习治疗”与心理学知识学习为主题的“魔法学院”。“魔法学院”通过读书分享会、成长工作坊、案例实训营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跳出了学科教学的桎梏,从学习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用分析和诊断的方式看待学生学业上出现的问题,有效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师生关系。
行是知之成,全学科力行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形成了“学—研—行—思—评”五位一体的教研管理模式。各学科组以新课标作为引领,以小课题作为抓手,不断学习新课标精神,并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各教研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学科中心在精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阶段性研究主题,各教研组进行解读和分析,随后开展递进式磨课研讨,最终由一位老师负责展示本组教研成果。通过全员深入细致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知行合一,通过积极的教学系统的构建,帮助教师用系统化思维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教师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双重能力,为教育教学质量赋能,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点”“面”结合,构建积极的学习系统
学校“点”“面”结合,通过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学习系统,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减负提质。
面向全体,研究不同年级学习系统的培养目标和策略。学校以研讨济南市2022年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积极学习系统的学校实践研究”为契机,梳理了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系统培养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在课堂教学中浸润式应用。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将识别驱动作为低年级的培养侧重点,将语义解析作为中年级的培养侧重点,将逻辑加工作为高年级的培养侧重点,并将价值决策、程序定制贯穿始终。
重点跟进,利用互助体系实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减压赋能。学校以教研区级“十四五”专项课题“‘双减’视域下有效利用学习科学减轻小学生学业压力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对心理筛查和质量评价中存在学业压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精准辅导,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
学校教研团队运用积极学习系统模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诊断,开展了一系列实践。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有待提升的根源,并以此为抓手精准帮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进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第二,任课老师分析学生学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学习系统中的分类方式,将学生分为四种帮扶类型,有的放矢地为班级制定学科成绩提升的有效方案。同时,了解学生问题背后的根源后,努力改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因师生互动而导致的学业压力。
第三,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指导家长在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同时,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减轻学生因亲子关系而导致的学业压力。
第四,通过班级宣传和指导,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学习系统互助小组,减少同伴不良竞争,增加团队合作和同伴互助,在班级内形成共同进步的积极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同伴压力。
通过“点”“面”结合,学校打造了“学生—教师—家长—同伴”的互助体系,努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学习态度,为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基。
三、“三维”多点,构建积极的评价系统
学校从教师、学生、家庭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积极评价系统。除了常规的德能勤绩,从诊断、帮助、赋能的出发点进行教师评价,关注过程,关注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
多维度的表现性评价为教师赋能。学校转变原有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将班级、课堂、学业负担、家长访谈的表现性评价作为教师的评价参考指标之一。班子成员每周走进一个班级,听三节课,拨打四个家长电话,访谈五个学生。通过走进班级,班子成员及时了解班风班貌;通过听课,看师生互动了解“悦动课堂”落实情况、学生习惯和学科素养发展情况;通过电话,向家长了解“双减”落实情况,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课程实施、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学习习惯等不同角度进行访谈,了解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通过学习方式的调研,了解学生常用的和喜欢的学习方式,引导教师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视导后,学校召开联席会,学部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教研组长一起参加,帮助教师总结亮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提升常规管理的温度,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维观测的数据分析为教师减压。学校从“淡成绩、重诊断、看发展”的角度,改良教学质量评价。淡化成绩排名,通过年级整体水平、班级整体水平、班级进步幅度、全学科质量水平、学业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分析这五个维度进行观测,将同心圆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质量均衡奖”助力教研团队的发展。同时,将排名调整为系数测评,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科学。重视试卷的诊断功能,通过班级、年级、学科分析会,发现问题,制定策略,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学习治疗”的理念为学生助力。正是学校对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促成了教师评价意识的转变,形成了积极的评价氛围。“学习治疗”的理念已广泛应用到作业和试卷分析诊断中,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增长点,帮助教师更客观、综合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真正让评价成为教师工作的“脚手架”和学生学习的“能量泵”。
来源:《山东教育》(小学)
(原标题:落实“双减”精神,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作者:山东省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 李伟 纪冬
编辑:袁琳
审核:王煜玲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