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教故事
新时代教师的新style
发布时间:2024-07-26 14:5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宋浩 A+A-
-分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准则。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新成果,讲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故事,山东省教育厅举办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评选出一批生动精彩的优秀征文。现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展播,以飨读者。

  光阴荏苒,我的教学生涯已有20载。作为一名小小教书匠,自觉碌碌无为、毫无建树,却幸运地与“学生最喜爱的教师”“B站百大UP主”“省级优秀党员”“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不期而遇。逢此征文之际,遂敞开心扉,将所思所想和盘托出,与大家共勉。

  雕琢精彩,与手机抢“生源”

  师者,“传道”乃第一要务,但怎么“传”,千百年来似乎仍未得出一个标准答案。如今的高校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少了,刷手机的学生却多了。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夺”过来,成为一个艰难却又必须完成的任务。

  读PPT、照本宣科……波澜不惊的授课方式注定会被学生嫌弃,那怎样授课才能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呢?我决定关闭PPT,拿起粉笔,重新拥抱这最原始、最直接的“传道”方式。在黑板上写下一长串的数学公式,当乳白色的粉笔灰在明媚的阳光中轻舞飞扬时,优美的数学逻辑、前后缜密的证明或计算步骤会随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粉笔字,一起沉淀在学生的心田。

       有了基本把式,还得再来些绝活儿,“挖坑”是我的拿手好戏。岁月静好地讲了15分钟,我会突然告知学生,刚才所授内容中有3处错误,请大家来“找茬儿”。学生顿时傻了眼,拼命从刚才的笔记中寻找错误。当满脸的惊诧慢慢地转变为认真的思考,最终变为理解的释然时,我知道,比起按部就班地讲授,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能让他们印象深刻,甚至让他们终生难忘。

  巧用心思,高数瞬间不难了

  数学难吗?肯定难,谁讲也难,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小招式”,把晦涩难懂的内容讲得让路边卖茶叶蛋的老奶奶也能听懂。

  我用分手后情侣的关系类比事件的独立性,学生马上就能理解事件独立的概念;概率课本中有一个例题:一个班级50名学生,要计算出他们的生日各自不相同的概率,学生对此没有直观的印象,我带领他们当场实验,让他们理解了概率的原理;在讲高等数学的“链式法则”时,我突然拿出一条金闪闪的链子“cosplay”,学生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氛围顿时其乐融融。这样的数学课谁能不爱?

  所以,学生听不懂时,为师者需扪心自问,是不是应该改进一下授课方式?

  课堂思政,点亮一盏“小橘灯”

  最近几年特别流行课堂思政,为避免枯燥,我更倾向于正能量和励志的方式。讲讲自己求学阶段的趣闻逸事,分享中外大学的美景和人情,回忆硕博考试的紧张刺激……让学生一窥窗外世界,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

  数年后,一名学生发来一张在欧洲大学绿地上读书的照片,问我是否还记得上课时给他们看过类似照片,我愕然了。学生说,自己曾在那堂课上许诺今后要到一所这样的学校读书,她努力了两年,终于来到德国读研,拍下了这张圆梦的照片。

  我也教过高考录取分数低一些的班级,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在大一时总是显得十分颓废沮丧,仿佛人生不会有任何转机。给他们授课的那段时间,刚好是我辗转于北京和济南一边读博一边授课的学期。在给他们分享清华、北大美景的同时,我亦不忘调侃自己每周十几个小时火车通勤的艰辛。

  学生很快就从高考的阴霾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认真对待学习。3年后,他们的考研成功率刷新了学校纪录。网络教学,激起万千水花

  教师只能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互联网环境下,一切皆有可能。

  9年前,我用一台破旧的二手DV录制了一段《线性代数》教学视频,却始料未及地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学生会在课后通过视频来补课。在当时的互联网上,中国本土的数学课资源还比较稀缺。虽然我是一个视频“小白”,对设备和技术一窍不通,也没有任何资金和课题的支持,但凭借对教学的满腔热爱,一拍大腿,决定自己干!

  没有钱,就买二手的摄像机和麦克风;电脑速度慢,就晚上通宵处理视频。为此,家里的三四台旧电脑几个月不关机,每天24小时都在转码、压缩、上传视频。

  经过9年的持续建设,我终于主讲和录制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数学分析》等多门课程视频,迄今为止,总播放量达3.5亿次,全网粉丝800万。其中,《高等数学》的教学视频播放时长在30亿分钟左右,成为B站播放时长最长的视频。这些视频每年帮助全国数百万名大学生,我也因此成为全国大学生素未谋面的“网络恩师”。

  每当收到学生专升本上岸、考研上岸或者出国留学的喜讯时,我的内心总是无比激动,自己的一点付出和努力,竟然让数百万学子受益匪浅。

       短短数千字,跨越20年。

  一名普通的高校数学教师,致力于把“教数学”这个“简单”的事情干好,前进的路上偶得些许“小成就”,激起些许“小浪花”。

  前路漫漫,继续加油!

  (作者单位系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宋浩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他,留下了永不停息的“心跳”

他是中国医生张军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

08-04 09: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新时代 大美育

魏凡俭,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 ...

08-08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暑假,是教师找回自己的季节

于一名教师而言,用心经营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因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08-09 15:15中国教师报微信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