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初中毕业的我考入中等师范学校,之后又读到师范大学,从小学课堂走上大学讲台,在“立志做教师、学做教师、认真做教师”这条路上前行,我从未有过懈怠。
每名学生都犹如一颗种子,会发芽开花。但教师不能仅“静待花开”,要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用爱的阳光雨露去滋养、促发他们。
30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对教授的每门课程都以学习者、研究者、示范者的角色去充实自己、要求自己、展示自己,努力用一门门精品课程和一份份教科研成绩践行着“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教育准则。
我的办公室就在学生教室旁边,多年来,不管周末还是节假日,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办公室的门常常为学生敞开着,因为我曾向学生承诺过“有事说话,即找即在,随叫随到”。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动情地对我说:“每当去教室上课或自习,看到您办公室的门开着,我心里就觉得踏实、温暖,有了奋进的动力。”
为人师者,理当为学生全力以赴。2015年6月,有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怯生生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说想要参加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比赛,希望得到我的指导。虽然多年没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也深知突出技能的比赛对自己的挑战,但出于对学生这份信任的感动,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后,我和这名学生一起,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学习研究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分析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设计,还去市地教研室请教教研员,去示范化幼儿园观摩、试讲。
最终比赛时,这名学生以0.05分的差距与一等奖失之交臂。她抱着我大哭:“对不起老师的辛勤付出。”我劝慰她:“老师为你的努力感到欣慰和骄傲。得一等奖固然更好,但在努力过程中的学习和体悟,相比一等奖的荣誉,对你今后的成长更为重要。”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很多学生,但每名学生都是父母百分百的希望和寄托。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所以我从未忽视和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
曾有这样一名学生,天真地相信有“前辈”一个月就能完成硕士论文,所以开题以后就借口分散实习,只顾着做兼职了;等到其他同学已完成论文初稿时,她才开始动笔。当发现写毕业论文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时,她开始紧张起来,焦虑、失眠,还出现了情绪上的不稳定,甚至一度提出想延期毕业回家休养。
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先想办法安慰她,对她说:“回家可以,但别轻言放弃。”这名学生回家后,我们每天电话联系,有一天,她的母亲给我打来电话:“我看着孩子焦虑很心疼,能不能请老师想想别的办法?”思考之后,我还是回绝了,因为学生当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是她将要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未来工作、成家、独立生活,还有很多坎儿需要迈过。那次通话,我跟她的母亲说了很多,并告诉她:“父母不能总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需要学会独立面对,这是她成长的必经之路。”
就这样,在家长的配合下,我和这名学生持续联系了3个多月,耐心地指导她继续完成论文。终于,一点点修改之后,她通过了论文答辩,如期毕业。
做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学生的成长、认可和信赖。当学生的论文被评优时,当他们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时,当他们拿着学位证书“求抱抱”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又要麻烦老师啦。”“老师,我想您啦。”“多想再去您办公室坐坐啊!”……当学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联系我时,那种被需要、被信赖、被认可的感觉会让我幸福感爆棚。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作者:李允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济南市天桥区宝华中学2024级(12)班班主任,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优秀班主任、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