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9-01-05 13:54 作者:记者 王晓霞 实习记者 高春香 A+A-
-分享-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大举措。

10月28日,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10场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了《若干意见》,并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如何达到“50%”和“80”的目标

《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若干意见》强调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我认为50%的问题是《若干意见》最亮眼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指出,为了让绝大多数的幼儿能够享受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教育部提出了一个双线提高的思路。一个方面要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另外一个方面要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就是两条腿走路。

同时他还谈到:“现在我们公办园2017年占的比例是44.1%,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是26.5%,加在一起是70.6%,是这样的一个比例结构。为了实现80%的目标,我们提出按照双线提高的思路,必须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衡价格主渠道作用。”

公益普惠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之策

关于“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认为,唯有公益普惠,才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根本之策,才是满足人民对学前教育需求的重要之法。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为了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要加大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要大力发展公办园。如果公办园的水平不提高,那么就意味着市场的空间就大。市场的空间大,收费的水平就很难抑制住,很难压下来,所以入园贵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所以必须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必须把公办园的资源水平提高,同时使普惠性民办园也相应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师问题是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予以加强。这次的《若干意见》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上,针对当前学前教育队伍建设亟待迫切解决的突出问题予以突出的强调。”吕玉刚说。

吕玉刚指出,《若干意见》针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方面的举措:一个是严格依标配备教职工;第二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认真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明确提出统筹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公办园所聘用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三是在解决教师的配备、保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科学保教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真正使幼儿在幼儿园得到科学保教,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良好期盼。

据了解,教育部为了做好《若干意见》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后续将筹备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并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会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一些亟待治理规范的突出问题,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无证园治理、过度逐利行为治理以及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等专项治理工作;紧接着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推进学前教育走上依法办园、依法治教的轨道;还会密切跟踪各地《若干意见》落实进展情况,确保《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作者:记者 王晓霞 实习记者 高春香

相关阅读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7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以下简称“配置标准 ...

07-01 15:44教育部

教育部发文,部署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

07-16 10:22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重要通知!事关暑期安全,一图了解→

暑假期间,汛期、假期交织叠加,安全风险加大,各类安全事件易发高发。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日前,教育部 ...

07-16 14:34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教育部官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