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要求以及视察东营重要指示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学前教育系列决策部署,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跨越。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和公办率分别达到108.7%、95.84%和76.56%,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全国全域通过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认定的6个市(州)之一。
一、系统擘画、持续发力,扩充资源保“普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纳入《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建立起了以公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幼儿园公办率居全省首位,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乡适龄儿童应入尽入。
(一)优化完善幼儿园布局。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同时市教育、规划等部门联合编制《东营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市政府批复后组织实施,切实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及时调整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更好满足适龄幼儿就近接受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持续扩充普惠性资源。2011年以来,连续实施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先后10年将“缓解适龄幼儿入园难”“城乡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扩容提质”等项目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2.0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83所(次),扩充普惠性学位50000余个。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方式,逐年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全市学前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达到11.68%。严格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经费,其中,东营区、开发区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分别达到3200、3600元/生/年。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3年以来累计核拨学前教育资助经费7654.51万元,受益幼儿63941人次。
二、城乡统筹、镇村一体,改革发展增“普惠”
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将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列为创新突破项目予以攻坚推进,聚力办好群众家门口每一所幼儿园,让城乡每个孩子都有公平享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机会。
(一)办好每一所城区幼儿园。自2010年起市政府启动实施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出台关于城市住宅区配套幼儿园规范管理和使用相关文件,落实“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政策,建立起以公办园为主体、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充分发挥了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保障了城区普惠性学位供给。
(二)办强每一所乡镇幼儿园。将建设高质量乡镇中心幼儿园摆上重要位置,2011年所有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序列,落实经费和人员保障。同时,深入实施“强镇筑基”行动,用足用好资金支持、送教助研、教师培训等10条专门扶持政策,提高包括乡镇中心园在内的驻地幼儿园办园水平。
(三)办优每一所村居幼儿园。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每个乡镇(街道)均依托中心幼儿园设立一个(或多个)学前教育法人机构,其他公办幼儿园作为其分园,形成镇域内“一个法人、多个园区”管理模式,实行所有镇村幼儿园党建、业务、师资、经费、资源等八方面一体管理、共建共享。目前,全市组建学前教育集团26个,结对联盟23个,结对协作272组,实现了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
三、优化师资、落实待遇,队伍赋能强“后劲”
在政策措施、经费保障、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
(一)配足配强师资队伍。2011年将市域内所有公办幼儿园全部列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设立事业机构,核定人员编制,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及时配备幼儿园教师。2011年以来累计新增在编(含控制总量)幼儿教师3223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由67.56%提高到现在的99.13%,增长31.57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占比达到92.2%,居全省首位,幼儿园教师全部持证上岗。
(二)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包括农村集体幼儿园在内的公办性质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建立了以县乡财政为主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保险待遇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五险一金”全覆盖。自2014年起为乡镇农村公办幼儿园正式工作人员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有效激发了广大幼儿教师敬业乐教的内动力。
(三)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市县乡园分级负责,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市级对年内新任职园长进行岗位培训,全市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达100%。以县为主开展新任职人员培训、在岗人员全员提升培训等,整体提升队伍素质。探索名师培养路径,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课题研究等举措,着力培养学者型、专家型幼儿教师。目前,全市幼儿教师中有8人被认定为“齐鲁名师、名校长”,6人获评全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标兵”;12人被表彰为全市“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1人荣获“齐鲁最美教师”殊荣。
四、规范管理、专业引领,科学保教促“优质”
对标国家、省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坚持科学保教,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推进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一)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爱的智慧”育人品牌,全力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协同育人机制,家园社网一体、启智润心并重。以“用‘爱的智慧’润泽生命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有温度的教育大讨论、万名教师访万家等“十大活动”。组织举办“仁爱之师”“智慧家长”“博爱之星”选树活动,激励引导幼儿园教师、家长将“爱的智慧”融入到幼儿园保教工作和家园共育实践中,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二)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动态监管,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依法治教、依法办园。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落实监督检查常态化措施,确保幼儿园安全运转。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指导幼儿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加强幼小科学衔接。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排查整改专项治理,实施科学保教。东营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所有县区均被确定为省级“科学保教引领区”或“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实现了省级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市域全覆盖。
(三)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市教科院实行教研员定点联系幼儿园制度,开设“学前教研流动讲堂”,定期组织幼儿园保教质量综合视导,助推保教质量不断提升。县镇两级通过构建教研共同体、召开专题研讨会、送课下乡等方式,让优质园指导沉下去,让农村园成长融进来,城乡幼儿园一体化抱团发展。市县乡三级教研团队每年开展送教助研、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教研等活动100余场,受益教师7000余人次,实现了专任教师参与教研全覆盖。
五、创新机制、强化督导,三管齐下抓“创建”
立足“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目标,创新构建“靶向督导+诊断督导+联动督导”三维机制,推动教育督导工作从“查问题”向“促提升”转变。
(一)靶向督导破解发展短板。建立“能力不足-专家赋能”“问题发现-跟踪销号”双项帮扶模式。开展“定制化”督导能力提升行动,组织县区督导人员、幼儿园园长等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中市级复核和省级评估反馈问题,聘请专家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分县区逐项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督办,及时解决了教师持证上岗率、保教费拨付等工作中的共性问题。
(二)诊断督导改善薄弱环节。组建“教育督导专干+教育行政干部+名园长+教研员”专家库,开展沉浸式入园督导,形成“问题库+整改包”双清单并跟踪整改。推行县区“协同联创”结对帮扶活动,先期通过国家验收县区与新申报县区组成创建联盟,以老带新、互助共赢,助力35所薄弱园建设科学保教课程体系。
(三)联动督导凝聚攻坚合力。市县两级政府建立了由教育、编办、财政、住建等7部门组成的创建联动机制,制定联席会议、定期研判、督导问责等配套制度。针对老民办园消防验收难、幼儿教师编制不足等跨领域突出问题,市级开展联合督导,抽查县区有关部门及156所幼儿园,推动整改消防隐患、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解决教师社保缴纳不全等遗留问题100余项,发现问题全部限期整改到位,有力助推了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整体提升。
下一步,东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山东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进一步健全普惠保障机制,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以高起点高标准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园”的美好愿望,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为解决假期看护困难与成长资源匮乏问题,济南高新区推出“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学生组成若干假期活动小组),构建“政府 ...
临沂市河东区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红色德育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活动、文化为核心,通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