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邹平市“七点伴读”校外托管案例
发布时间:2025-07-16 16:18 来源:邹平市教育和体育局 A+A-
-分享-

  邹平市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离校后,家长忙于工作无法高质量陪伴等家庭教育现实问题,全面推广“七点伴读”活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落地生效。

  一是拓展场地资源,确保活动有场所。各市直部门根据自身职能优势,充分挖掘行业专家、传统技艺传承人、“五老”人士、假期大学生等育人资源,列出台账,实现资源互通。各镇街全面梳理可用于开展活动的各类公共场馆、社区空间、企事业单位场地等,明确开放时间、容量、适用活动类型、联系人等,制作场地分布图,向公众公示,为学生假期参加活动提供更多选择。

  二是建强四支队伍,确保活动有人管。建强家庭、教师、学生、社会四支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学校、社工部、妇联等牵头招募教师、基层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社会专业人士、返乡大学生、“爱心妈妈”等,定期到“七点伴读”活动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同家长做好轮值陪护。主要开展作业辅导、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科普宣传、文体锻炼、劳动实践等活动。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有实效。邹平市教体局等15部门印发“七点伴读”实施方案,坚持闭环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联席推进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细化17项工作推进环节台账。

  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济南高新区积极践行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创新开展“三引导”行动,即深度引导家庭教育进阶、全方位引导幼儿公民素养提升、持续性引导社区文明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创新体系架构,筑牢育人根基。构建“三维五阶”育人模型。在家庭维度上,充分挖掘家庭在情感滋养与习惯养成方面的原生力量,通过系列赋能活动提升家庭育儿水平。在幼儿园维度上,推动园所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从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多维度发力。在社区维度上,促进社区资源与学前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展幼儿学习与实践空间。三维紧密协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实现“五阶目标”。在安全防护阶段,帮助幼儿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健康体魄阶段,培育运动习惯;在审美创造阶段,激发艺术潜能;在科学探究阶段,启蒙认知思维;在劳动实践阶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层层递进,全面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推进“135”区域联动机制。围绕“幼儿公民素养培育”这一核心,实现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协同。通过“区级统筹谋划、项目组组织实施、幼教集团一体管理、幼儿园具体落实、社区积极参与”的五方联动机制,推动学前教育政策与活动精准落地,确保每一项教育举措都能惠及辖区内的每一位幼儿,实现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实施路径,增强育人实效。实施精准服务工程。精心打造“悦生活・慧成长”假期专栏,内容涵盖安全、运动、艺术、科学、生活、乐智等六大板块。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精心录制了300余个游戏指导视频,借助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打破时空限制,为幼儿的假期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成立专项教研小组,深入研究幼儿的假期需求,开发《幼儿园假期指导手册》,为教师指导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系统的参考,助力家园共育在假期实现无缝衔接。定期举办亲子运动嘉年华、家庭趣味运动会、亲子马拉松等系列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竞赛形式,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培养亲子默契,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家长成长学校,开设不同课程以满足家长需求。基础课程普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营养膳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阶课程聚焦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实用技巧的培养;特色课程引入心理健康、好习惯养成、优秀传统文化等丰富内容。通过每月一次的线下沙龙活动,为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开展“老爸军团”“隔代亲”“妈妈成长营”等特色项目,为不同家庭成员搭建专属的育儿平台。定期开展“爸爸课堂”“祖辈分享会”“妈妈读书会”等活动,并开发专属课程包,建立祖辈育儿支持小组,精准解决不同年龄段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与难题。大力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引导家庭重视阅读、鼓励创新实践、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营造浓厚的家庭育人氛围。

  完善保障支撑,护航育人全程。建立三级管理网络。构建严密的三级管理网络,成立学前教育共同体,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及家庭等多方资源,形成管理合力。以“教育服务站+社区工作站”双轨制为依托,实现教育管理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确保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教育服务站负责政策落实、师资培训及课程指导,社区工作站则提供家庭教育支持、社区活动组织等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健全家园共育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融合家庭自评、园所评价、社区评议和第三方评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家庭自评通过成长手册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成长细节,促进家园共育;园所评价借助发展档案、观察记录等手段,全面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社区评议依据志愿服务积分、邻里互评等维度,考量幼儿在社区环境中的综合表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邀请权威机构进行年度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公正、全面,为学前教育的优化与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济南高新区:家校社协同破解假期育人资源困局

为解决假期看护困难与成长资源匮乏问题,济南高新区推出“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学生组成若干假期活动小组),构建“政府 ...

07-16 15:32济南市高新区教育文体部

青岛市“一年四次八课时”家长学校 运行管理机制

近年来,青岛市以落实每学年4次8课时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家长学校运行管理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07-16 15:47青岛市教育局

临沂市河东区沂蒙精神引领下的红色德育创新与实践

 临沂市河东区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红色德育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活动、文化为核心,通过学 ...

07-16 16:15临沂市河东区教育和体育局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