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每个人无不在渴望幸福、寻找幸福。多年的教学之路,我们把《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教了好几届孩子了,可是我们自己找到幸福了吗?
这些年,我们和很多普普通通的老师一样,在三尺讲台上尽心尽力,虽然没有什么光辉感人的事迹,但是也不敢随便虚度每一节课,不会轻易辜负每一个学生。可是,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却仍然觉得不够幸福呢?
很多人认为教师收入稳定,有很多假期,只需要教教课、改改作业,应该很幸福,但现实往往让人大跌眼镜。这些年,教师的地位、待遇确实改善了不少,但是压力与责任也在水涨船高,而且教师现在的工作重点也越来越与教育无关,一些无休无止的检查、创建、评比等让教师离课堂越来越远……
不可否认,教师的幸福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我们的身边不断地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困境。但是,我们依然要感恩于这个时代,因为我们比起先辈们毕竟要幸运得多,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其实不管哪一个行业的人,寻找职业的幸福还是要先从自身出发。如果你没有找到通往幸福的路,那就再读读《幸福是什么》中“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虽然是一句高大上的话,但一样值得我们深思。对于教师而言,幸福不就是在课堂的劳动中吗?
叶澜教授说:“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一堂课如果我们上得激情飞扬行云流水,学生学得如饥似渴如沐春风,我们不是乐在其中吗?反之,一个问题怎么讲也讲不明白,学生怎么学也弄不清楚,我们不是心急如焚吗?把每一节课都上得高效精彩,甚至是诗意盎然,我们肯定能感受到幸福。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尽管岁月磨去了青春的朝气,可是我们不能忘记初心。
都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的课堂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工作时间久了,每个人都难免有疲劳期或高原期。“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并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课堂看似是重复的,可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不一样;内容虽然还是和去年一样,可是学生却不一样;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可是今天的学生和昨天的又不一样,我们怎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课堂也是一个艺术的舞台,一片创新的沃土。叶澜教授也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的“炼金术”,让课堂像太阳一样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和学生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课堂正是师生教学相长情景交融的家园。教育是什么?我很喜欢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那句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最大的幸福最与众不同的幸福也就是在这里。我们每天每一节课都是和那些单纯活泼的孩子在一起,他们天真稚气的模样让我们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如果我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能让他们有所启发,如果我们精心准备的设计能让他们豁然开朗,如果我们用心良苦的批评能让他们幡然醒悟,我们的幸福不就和他们的成长一起来临了吗?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君子三乐之一,这也正是我们教师的幸福。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教师的幸福就在课堂。
作者:于永春 赵廷灿
编辑:张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