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让教育过程更幸福
发布时间:2022-12-21 10:5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济南舜文中学 薛静 A+A-
-分享-

表扬是教师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每名教师的必修课;表扬绝不仅仅是在学生面前说点儿好话,竖个大拇指。成功的表扬,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功效,能够让学生更优秀,让教育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要关注学困生。课堂上,学优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学困生少有被教师表扬的机会。但学困生一旦被教师当众真诚地表扬,会有很大的转变。比如,我们班一名写字潦草的男生来找我批改作业,我指着其中几个写得较好的字对他说:“你看,这几个字写得多漂亮,很有书法的味道。如果其他的字也能向这几个字靠拢,你的字还不得超过老师啊!”这名男生腼腆地笑笑,开心地走了。下午,这名男生又来找我复批作业,我惊喜地发现,他能写规矩的字又多了几个。我再次这样往“细”处表扬他,他又有信心了。这不就是良性循环吗?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表扬学困生,给他们信心和鼓励。最有实效的表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表扬要具体及时。我们对学生的表扬,除了可以说“很好”“你真棒”之外,要把他具体好的地方点出来,让学生觉得教师真的在关注他,真的认可他了。比如,阅读课上,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在表扬他们的时候,我会具体指出他使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我会说:“我很喜欢你有感情地朗读,让我听出了你对主人公的赞美。”又如,我想表扬一名学生扫地扫得干净、态度认真,就会说:“某某同学,你打扫得可真干净呀!你的努力让教室焕然一新,认真负责的你真棒!”具体明确的表扬会对学生起激励作用,对学生最有效果。并且,表扬一定要及时。通常,学生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希望第一时间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教师及时的表扬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表扬要言之有物。课堂上,不管学生表达得流利与否、准确与否,教师如果都用“好”“你真棒”“读得不错”“你表演得很好”来表扬,表面看来教师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但在学生眼里,这种无差别的表扬没有意义,甚至连简单的惩罚的效果都比不上。这样无具体内容的评价,就是无效的表扬。所以,表扬的语言要言之有物,看到学生帮助他人时可表扬他们乐于助人,看到学生作业时可表扬他们写字工整,看到学生爱护环境时可表扬他们爱讲卫生或做事细心,等等。真正的激励性表扬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学生在评价中能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状况,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

表扬要以个别为主。在表扬前,要确切了解学生们的真实表现,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笼统空泛。即使是许多学生一起做成了一件好事,表扬的时候也不要把学生们放在一起进行表扬。如“第八组全体同学,你们齐心协力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集体挣得荣誉,特提出表扬”,这样大范围的表扬其实会减弱表扬的效果,会让本不该受到表扬的学生受到表扬,而本该受到表扬的学生却没有被关注到,其结果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或者引发不服的情绪。这样的表扬效果比不上对第八组单个成员的付出一一作出点评和表扬好。个体的表扬,更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付出都被班主任看在眼里,心里会更骄傲和自豪。

表扬要讲究策略。最智慧的表扬,一定是背后表扬。因为,无论多么精明、多么怀疑你表扬他动机的人,都会对你的背后表扬表现出极大的欢喜。有些事情,学生对直接听到的表扬远不如从别人处间接得到能对其更有促进性。因此,教师不妨在表扬学生时也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我们想要表扬一名学困生的优点,可先在和他比较要好的同学面前极力称赞他,让这名同学去传话。这种背后、间接表扬法能让表扬效果提高很多。还有,公开的表扬是需要的,但不是说所有的表扬都需要公开。一个真正懂表扬的教师一定明白,私下的表扬其实比公开的表扬更有效果。公开表扬一拨人,就意味着要得罪另一拨人。所以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讲,公开表扬其实是一种班级平衡上的手段,既激励又打击。因此,在班级里,教师们要注意,私下表扬一定要比公开表扬多。

总之,表扬是一门艺术,是我们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果教师用好自己的表扬之术,那么整个班级也会昂扬向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力量,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让教育过程更具幸福感。(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济南舜文中学 薛静)


作者:济南舜文中学 薛静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