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我和《山东教育报》的故事”
最美的相遇
遇见美丽
发布时间:2023-06-20 14:2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A+A-
-分享-

最美的相遇

枣庄市教育局 胡乐彪

  人生总在不停地遇见。日与月的遇见,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帆与风的遇见,有了远方和未来;红与黄的遇见,勾勒出绚丽多彩的画卷。而我与您——《山东教育报》的遇见,如同寂寞遇见了喧嚣,冷清遇见了生机,点燃了我从事新闻写作的热情,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1994年,我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城区10余公里的枣庄市盲聋学校任教。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学生,再加上位置偏僻,注定我的业余生活单调而乏味。

  与您(那时您叫《现代教育导报》)初次相遇,是在2000年初冬的一个午后。一缕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斜斜地照射在办公桌上,洒落成一片金黄。我无聊慵懒地靠在座椅上,突然,您闯进了我的视线:您静静地躺在同事的桌上,窗棂的疏影斑驳了您的容颜,显得那么平淡无奇,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又熠熠生辉。于是,我走近您,如获至宝般捧起您、翻阅您。天色已晚,我浑然不觉。从同事那里得知,您来自阅览室。于是,每周等待您的到来,便成了我最幸福的事情。或伴着一缕阳光,或点燃一盏明灯,我静默而坐,一张张地翻阅着,漫步在经典美文里,畅游在杏坛论丛里,翱翔在教改风景里,感受文字的温度,品味思想的魅力。有时,您让我醍醐灌顶,有时让我耳目一新,有时让我叹为观止,有时让我感同身受。在通信还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您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窗外的世界。

  从您身上,我了解了全国、全省的教育动态,知道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了别人的教育方法,懂得了杏坛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看到某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被报道后,我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特殊学校本是封闭的,学校师生不为人知,何尝不能将我校活动借您一报,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弱势群体?

  2000年10月29日,正值第十一届悉尼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中国残奥会运动员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电视的传播感染了我校的盲聋学生。他们自发地站在国旗下,用手语“唱”起了国歌。见状,我赶紧按下相机快门,冲洗出照片,并以《五星红旗飘残奥,无声世界唱国歌》为题,配上简短的图片说明,用正楷工工整整地誊写到方格稿纸上,装入信封,写上地址,贴上邮票,投入信筒。

  没想到,过了10多天,我竟然收到了《现代教育导报》编辑部寄来的一封信。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里面是一份2000年11月13日的报纸。会不会是我寄的新闻照片被采用了?激动之余,我小心翼翼地展开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一版到四版、从二版到三版,始终没有发现我的名字。失望之际,突然在中缝(后来得知,中缝是专门为投稿新手开辟的“处女地”)上发现了我的作品。尽管它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带给我莫大的鼓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不满足欣赏您,我想装饰您、充实您。万家灯火初上,夜未央,一盏灯、一间房,对影成双。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不是在“爬格子”,就是在奋力敲击键盘。只要学校有活动,我就给《山东教育报》投稿。虽然都是“火柴盒”“豆腐块”,但我心有所乐;虽然有时石沉大海,但我心之有向、行之有往。慢慢地,随着投稿次数的增多,作品刊发也由中缝逐渐地“升”到二版或其他版面。

  2004年,教育局从市直学校中选调宣传人员,要求上报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报刊刊发的新闻作品。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年间,被您采用的作品汇总起来竟然有了厚厚一沓。是您的厚爱,让我有幸被选中,开始了全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生涯。工作平台的扩大,新闻素材的增多,眼界视野的开阔,也让我的写作不仅仅拘囿在长、短消息上,而且尝试着向新闻摄影、通讯、评论领域涉足。

  蓦然回首,与您相识已有23年。

  23年间,从《山东教育报》到《现代教育导报》再到《山东教育报》,您的大名两经更迭,版面也由4个扩展到8个,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您,您自始至终见证着我的成长。这期间,粗略算起来已有1300余篇稿件变成铅字,跟着您来到省内外,传播着枣庄教育故事,展示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如今,在这个信息爆炸、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捧报默坐静读已然成为一种奢侈。我虽然整天忙于工作,但每一期款款而来的您我从不错过,就像多年的朋友,如约而至。此时,我只想好好地品读您,仿佛回味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唯愿余生,仍和您牵手走下去……


作者:胡乐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