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严格遵守教学时间表,是规范教育行为、端正教学态度的表现,也是考核师德师风的一项重要内容。
事实上,我们经常强调的是按时上课(很多学校规定教师要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口),不要迟到,以免空堂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却往往忽视了按时下课、放学这一环节,缺少了“不要影响学生休息”的提醒,致使在遵守上下课的规则上产生了严重的错位。
一
置身校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下课铃或者放学铃早已响过,大多数学生都在教室外自由活动,或者排着队陆续离开校园,可是仍能听到一些教师大讲特讲的声音。学生早已心不在焉、状态欠佳,可是授课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依然陶醉于其中,继续将“课后延伸”进行到底……
若因特殊原因偶尔“课后延伸”也便罢了,偏偏有些教师把这样的“课后延伸”当成常态,从而得到“拖堂大王”的绰号。
“拖堂”行为为什么屡禁不绝?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人说,拖堂的教师是因为备课“不走心”。会备课的教师总是会将适当的内容合理地分配到有限的时间内,让所教授的内容在宽裕的时间内完成,游刃有余。
事实上,有的教师长于“课后延伸”并非技术操作上的问题,而是教学意识上出现了偏差。这样的教师大都有“吝时症”,看见学生“浪费”时间就心急。他们都是“用时间打磨成绩”的拥趸。
在他们看来,成绩与时间永远成正比,一切成绩都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事实上,此种行为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应当坚决杜绝。
二
其实,优秀的教师用不着吃“碗外的粮食”。他们善于打造精品课堂,讲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他们善于在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的培养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他们提倡一定程度的课堂打磨,却不倡导用过度的时间打磨成绩。
当然,时间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尤其是以牺牲学生的闲暇时间为代价的“时能补拙”式的教育,只能适得其反,“出力不讨好”。
优秀成绩的取得需要时间的打磨,但需要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内打磨。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的约为15—20分钟,10—12岁的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的能持续30分钟左右。
这些数据对教师组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这段时间内组织教学,才能取得高效,打磨出成绩来;而超出了这些有效时间,即使用时再多也效果不佳,甚至事倍功半。
闲暇时间本来就是学生应该拥有的休息权利,是任何人都不能侵占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田野的窗子。”
老师们,切莫让好心成了“坏事”,做一个给学生“打开窗子”的人吧!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林凡瑞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当前,随着高质量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提升,情境化作文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关注。情境化作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