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点 大作用——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探微
发布时间:2025-06-25 11:0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桂芳 A+A-
-分享-

  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重点从“小题大做”“小点大用”和“潜移默化”3个方面开展标点符号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题大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标点符号教学有如下要求: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板块“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表达与交流板块“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板块“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表达与交流板块“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板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表达与交流板块“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教学贯穿第一、二、三学段,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加大难度,内容逐步进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有重点地开展教学,切忌不明目标、达不到要求或拔高要求。要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学习标点符号,循序渐进地明了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在语文学习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虽然教师一再强调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内心并没有深刻体验,所以作业、考试中仍存在轻视标点符号的现象。例如,不加逗号或句号、逗号写成了顿号等。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例如:乾隆皇帝让纪晓岚在纸扇上题诗,纪晓岚题写的是《凉州词》,结果他漏写一个“间”字,乾隆龙颜大怒,要治他的罪。纪晓岚巧用断句,把其改为一首新词,化险为夷,保住了性命。如此,学生便在有趣的故事中懂得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二、“小点大用”

  (一)突破重难点明用法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标点符号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在学期末或者六年级毕业前等关键节点展开专项练习。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梳理出重难点,制定相应对策。

  例如,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个难点,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会相应改变。当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前面时,提示语后面就用冒号和前引号;当提示语在说话内容后面时,提示语后面就用句号;当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中间时,提示语后面就用逗号和前引号。对这3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

  笔者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前冒后句中逗号,位置千万分辨好。”由此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识记,再引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时,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合作梳理知用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三学段中提出:“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可引导高年级学生观察、调查、分析、分类、梳理和总结标点符号,形成一份学习成果,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标点符号知识库。例如,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和占格、易错点和常考点等。呈现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个性化设计、创意性表达,用卡片、手抄报以及电子文档等形式均可,目的是通过梳理,更加系统地了解和明晰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中英文对照辨用法

  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后,因为中英文在标点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上是不同的,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混淆现象。例如,汉语中的句号是一个空心的圆圈(。),而英文的句号是一个实心的圆点( .);汉语中的省略号为六个点 (……),处于一行的中间位置,而英文的省略号是三个点(...),处于一行的底部;汉语中破折号是(——),居于一行的中间位置,而英文的破折号是(-),也是居于一行的中间位置。针对这种现象,笔者采取的措施是及时开展标点符号专项辨析活动,使学生首先准确掌握我们的母语,然后明确中英文的不同之处,力争在中英文之间正确转换。

  三、“潜移默化”

  从课堂教学的板书到精心制作课件,从每次作业的批语到与家长沟通交流,教师都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尤其是批阅作文时,教师更要处处用心,认真书写批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师呈现给学生以及家长的是榜样、是镜子,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当好学生的镜子,学生也要做好教师的影子。作业、作文以及试卷等文本材料,对标点符号的要求要一以贯之,雷打不动。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使用要正确。如果写错标点符号,就要改写几遍,确保夯实牢固。笔者通过编写好玩的顺口溜来攻克易错点。如:“逗号像个小蝌蚪,尾巴弯弯游啊游。”“句号是个小圈圈,肚子空空话说完。”“顿号斜长表停顿,分号上有一圆点。”“引号书名成双对,省略共有六姐妹。”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精益求精,不仅标点符号学得好、用得准,而且做到潜移默化,促使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做事习惯。

  小标点,大作用。标点符号的世界既奇妙又有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引领学生正视标点符号,梳理标点符号,使标点符号真正内化于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

作者:李桂芳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