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交出满意答卷
发布时间:2020-03-16 10:5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三喜 A+A-
-分享-

日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可以说,战胜这次疫情指日可待。而这无疑是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力防控疫情得来的成果。

正是因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开学复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青海等省份部分年级学生已经开学,云南、山西、贵州、西藏、江苏等地则明确了开学时间,正在积极地为开学工作做准备。希望疫情尽早彻底结束,希望尽快告别这个漫长的假期,是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否继续延迟开学,又或者什么时候开学,还是要根据各地的疫情防控形势来做抉择。

总而言之,师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尤其当前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之势,一些地方面临输入性风险。在这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要打起精神,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松劲,要确保各项防控一刻都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都不能疏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日前,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编写的大中小幼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出版上线,为各类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提供了较强的操作指引。各地应按照指南的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开学以及开学后的校园防控安全做好充足准备。

开学的底线是安全,而诚实、正直、纯粹则应该是教育者的底线。特殊时期,网课成为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多在线教育平台为实施“停课不停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有个别平台打着在线教育的旗号浑水摸鱼。一些网课平台炒作网课教师的颜值,开设打赏、带货通道,一些网课平台的教师则爆出了学历造假、简历造假等问题。虽然网课的形式变了,但本质仍是教书育人,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的职责。把网课当作营销场、直播秀场,这些平台和所谓“教师”的所作所为显然忘记了教育的职责,也突破了教育的底线,不仅破坏了互联网教育的健康环境,也可能给学生带来误导,需要及时纠正过来。

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公平则是教育的底线。确保在线教学过程中一个都不掉队,保障每个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都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公平内涵。媒体报道,针对部分学生受线上教育设备不足、网络不通等影响,无法顺利上网课的情况,各地陆续推出了各种暖心举措,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及时解决家庭贫困学生以及边远山区学生线上教育设备不足和网络条件保障问题。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应该成为检验各地“停课不停学”工作成色的试金石。

越困难越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和毕业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明显冲击。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经济稳定大局。做好就业工作,也是守住底线。越是压力增大,越需要有关部门主动出击,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日前,由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新职业网)联合前程无忧等五家社会招聘网站举办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联合网络招聘——24356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推出,共向毕业生推出200多万个岗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优势将岗位信息输送至每名高校毕业生,积极推进网上招聘、网上咨询、网上签约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这一系列就业政策是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提高毕业生复杂就业形势下应对能力的及时雨。

疫情终将过去,但是疫情对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并不会立马消失。于教育而言,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是一场大考,这场大考中校园防控安全、教育公平、大学生就业等一道道考题,都期待教育系统全力以赴应对,用优异的成绩写好答卷。


作者:杨三喜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