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重在强化类型特色
发布时间:2021-04-14 08:40 来源:人民网作者:何淼 A+A-
-分享-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等内容备受瞩目。
  如今,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如何破解职业教育“普通化”模式,如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如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围绕一系列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

  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教授。(受访者供图)
  从“层次”到“类型”,职业教育已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专科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把优化类型定位作为推动职业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抓住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马树超指出,职业教育在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机会、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类型定位导向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职业教育“普通化”模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专家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偏重于院校自身事业发展,学校办学“宗旨和业务范围”往往规定只能做普通学历教育,缺乏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的类型定位,忽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内生变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保障。” 马树超谈到。
  他认为,要强调类型教育的产教融合特征,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将产业的科技发展趋势等先进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通过产教融合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马树超建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从政策环境上推进职业院校类型定位的落地落实;
  二是要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转型”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
  三是要积极倡导类型教育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师考核标准,重视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来推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要通过落实职业学校类型定位的评价方案,将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记者 何淼

作者:何淼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

11-05 16: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