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筑牢教育强省“立交桥”
发布时间:2025-11-11 08:4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骄 A+A-
-分享-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担当。

  “有学上”“上好学”是老百姓对教育最深切的期盼。

  “十四五”时期,锚定这两大核心目标,山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逐步筑起让每个孩子都能人尽其才、有多元选择的“教育立交桥”。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夯实根基

  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4.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84%。40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50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新建、改扩建2368所中小学(幼儿园),平稳渡过适龄儿童入学最高峰。

  这一份份成绩单,是“十四五”时期山东聚焦基础教育关键问题,全面扩优提质的坚实支撑。

  如果说这些彰显了山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那么《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的出台则体现出其守护教育公平的温度。作为全国首部关于特殊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以系统性制度设计填补了法律空白。“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创新模式,不仅是对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最坚定的回应,还是对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最有力的保障。

  能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在切实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中,山东坚持县域统筹、均衡发展和差异指导的原则,明确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同时,实施强校扩优行动,以优质学校为核心,广泛建立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发展共同体。

  系列举措不仅缩小了城乡和校际发展差距,也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从“点”的突破走向“面”的普及。

  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多元互通

  从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再到职业教育“新双高”综合改革试点,三大举措环环相扣、迭代升级,擦亮了山东职业教育的“金名片”。

  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是山东职业教育在全国持续领跑的关键。遵循“做优中职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做大职业本科”的总体思路,山东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多元通道,职教体系也更加健全,现有417所中职学校、99所高职院校,其中4所本科职业大学。而开全国之先河的混合所有制办学、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一系列政策,更是有效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形成多元协同的发展“新生态”。

  与此同时,各项高水平成果也持续涌现:16所高职院校入选第二期国家“双高计划”,入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职教学子获全国(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数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位;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66项,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这些成绩不仅是办学实力的体现,其价值更在于打破了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5年来,共有16.6万名中职学生录取分数超过高中线,17.7万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超过本科线,中职、高职招生持续向好。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是山东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提升的最好证明。

  尤其是山东率先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十四五”时期,面向中职学生的本科招生计划从1.5万人增长到2.3万人,报考人数从14.9万人增长到27万人,中高本贯通培养年招生10万余人。

  职业教育一头连接着基础教育,一头又打通了高等教育,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才的鲜明特色,使其真正成为山东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枢纽”。

  高等教育筑峰起势,系统跃升

  当前,山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7.35%,较“十三五”末提高了6.21个百分点,使更多适龄青年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山东持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结果。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正是对这一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产业变革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并且,它不只是被动适应产业与社会的变化,更以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布局主动塑造经济结构,引领社会进步。

  “十四五”时期,山东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为牵引,设置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产业急需专业点1837个。锚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目标,加大力度推进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新增1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67个授权点,23个学科跻身ESI排名全球前1‰,192个学科进入前1%,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类型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山东高等教育在资源布局、结构优化上也同步前进。这五年新设、升格、更名17所高校,康复大学和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设立,更是实现了新型研究型大学与公办本科职业大学的“双突破”。同时,深化科产教协同育人,建强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建设27个未来技术学院、109个专业特色学院、191个现代产业学院,切实强化了急需紧缺人才的供给力度。

  高校是科研产出的主力军,其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十四五”时期,山东高校在科研供给侧上的实力显著攀升,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数量是重组前的7.7倍,高校院所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也高达12.81%,转化金额过亿元的科技成果更是不断涌现。此外,组织高校充分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让校企之间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对接更加精准,为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度赋能,实现了高等教育筑峰起势的系统跃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教育接力。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山东将奋力奔跑,用心用情助力每个孩子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教育答卷”惠及更多家庭。

作者:王骄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

11-05 16: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青少年学子的心灵氤氲文化芳香

前不久,山东教育社举办了《山东教育》创刊暨山东教育社建社80周年专题研讨活动,与会人员来到了莒南县大店镇中心小学参观考察 ...

11-06 08: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