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考”被清倒逼学生用功
发布时间:2020-01-09 10:3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翟荣惠 A+A-
-分享-

近日,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高校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此举在部分高校师生间掀起波澜。

所谓“清考”,是指学生若一门课程结业时没有及格,补考还不及格,没有重修或重修考试仍没有通过,学校会在毕业前再给学生一次考试机会。这个“清考”是屡屡挂科学生的救命稻草,也是学校稳定毕业率和就业率的无奈举措。如今,教育部再令取消“清考”,无论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有许多问题要思考面对。

所有指望毕业前“清考”过关的学生,最需要做出的决定就是认真上课、用心读书。现实中,能通过最严格高考的学生,来到大学后却不断走向分化。一些人变得懒懒散散,浑浑噩噩,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作为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要明晰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定努力的方向。大学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品格、视野,但这建立在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上。有了责任与目标意识,上课自律,勤记笔记,再难的课程,再资质平平,考试过关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取消“清考”,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我接触过的许多优秀教师,对旷课现象和人在课堂、心游八方、考试投机取巧的学生充满愤懑与感伤。他们看重课堂教学,希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学懂弄通,考试过关,学有所用。因为他们的严厉和严谨,常被学生诟病。取消了“清考”,个别学生连最后蒙混过关的机会都没有了,心里是否会更埋怨教师?教师是否会因为学生“挂”了自己的这门课拿不到毕业证而有所顾虑?当然,有的教师不会讲课,甚至无心上课,导致学生不爱听不爱学,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作为教师,不能只想着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或经济收益,更不能把这份职业看得无足轻重,培养学生永远是第一要务。

“清考”本是陋习,之所以在众多高校流行多年,跟学校看重毕业率和就业率息息相关。一门课难通过,学生都不愿意选;如果一个专业毕业难,可能考生就不愿意报考;如果一个学校毕业率和就业率双低,就要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学校利剑斩“清考”,先要强化自身办学的实力与定力。如北京工业大学等一些高校,早在2011年就取消了“清考”。这个制度要给教师用心教、学生认真学的压力,也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因为有的学生确实对被录取的专业无感。给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全面推行预警机制,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让学制弹性化等,相对来说是理性化、人性化的方案抉择。

学习是终身大事。希望所有学生牢记自己的本分与天职,潜心探索知识,追求真理。因为自己努力通过考试的行动最有价值也最值得肯定。

(作者系《山东农大报》副编审)


作者:翟荣惠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