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貌老师于2022年8月被选派参加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团队,在西藏日喀则市齐鲁高中进行为期三年的教育援藏。日喀则市齐鲁高中是山东援藏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2年秋季开始招生。作为第一批前往新学校支教的老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还要扮演起开拓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贾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路漫漫其修远。
贾敬貌 日喀则齐鲁高中
初到日喀则,贾老师就同其他援藏教师一起经历了高原反应、气候不适所带来的挑战,突如其来的疫情和为期三个月的静默更让人猝不及防。面对重重困难和考验,贾老师积极适应、主动求变,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西藏精神,助力援藏教学事业的顺利开展。
一、潜心教学,线上授课亦有方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保证课堂质量是贾老师一直以来的追求。援藏伊始,因为疫情原因,教学工作不得不在线上开展。贾老师是高一教研组长,他提前考虑,统筹规划,根据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设计模板,提供教学课件,与组内教师充分讨论交流,不断完善教学思路和进度,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因援藏教师刚入藏便突发疫情,援藏教师公寓未能来的及安装网络,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贾老师自费购买流量给学生上课;得知学校采取邮寄的方式给学生发放课本,他克服自身身体不适,主动参与到课本的搬运与分发工作中;线上授课接受效果不好,贾老师放低重心,注重基础,放慢语速,重点知识不断重复,保证学生听懂学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贾老师的付出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很多学生开始喜欢上汉语文课并主动找贾老师答疑解惑。学生们一致认为贾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能够听得很明白,学习语文成了一件趣事。一次贾老师因事请同事代课,晚上收到多名学生留言询问是否不再继续带课,他向同学们表明还会继续带课并且阐明原因后学生们才放心。贾老师说,“作为一名援藏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迅速认可与肯定,无疑是最幸福,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二、躬耕讲台,甘做人梯育栋梁
到西藏前,贾老师就和前期援藏的教师了解藏族学生学习特点;到西藏后,他主动和当地教师交流,了解到许多藏族学生学习基础很弱,有的学生的汉语听写能力只能达到内地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多年的教学经验让贾老师明白打牢基础,提升汉语学习兴趣是当前的教学关键。在教学设计上,贾老师用降低课堂容量,丰富授课模式,增加交流互动,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内容安排上,贾老师坚持先抓基础再提能力,每堂课的内容都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授课模式上,贾老师采取课堂教学、课后答疑及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直接相互检查督促,并且采取免检措施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恢复线下授课后,贾老师每次汉语文课前都提前到教室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他鼓励学生大声读背,强化记忆的同时可以及时纠正读音错误。课下同学们来询问问题,贾老师会一遍遍地耐心解答,引导同学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帮助他们解决。贾老师凭借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带领大家感受语文之美,在知识点讲授之外适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提升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立人要先立心,贾老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汉语文课堂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意识,给学生们以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启迪。
三、用心关怀,良师益友常相伴
因为齐鲁高中2022年开始招生,生源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弱,有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退学倾向。在课堂上,贾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心向阳光,追求美好,通过努力,补足学习短板,成就最美的自己。在初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贾老师主动找到汉语文学习有明显薄弱点的学生,带他们从零开始一点点把漏洞补全。他总能巧妙运用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帮助同学们攻克学习难点,同学们也愿意主动向贾老师寻求帮助,师生之间有了学习上的良性互动。
与学生的交流工作则更多在课后展开,齐鲁高中的学生全部是寄宿制,贾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主动找同学交流谈心,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有重点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贾老师喜欢跟学生们在一块儿,他尊重学生们的想法,理解思想间的差异,学生们遇到困惑愿意也主动来跟他交流,在一次次交流沟通中,贾老师取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增进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师生之间实现了精神上的良性互动。贾老师是同学们眼中学问渊博的老师,也是知心朋友,他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也是同学们前进路上的陪伴者。心中有爱,眼中有情,贾老师的付出被同学们看在眼里,真心换来真心,他被学生晋美云丹亲切地成为“亚父”。
笃诚奉献不言苦,援藏支教写春秋。一年的支教生活悄然而过,贾老师同其他援藏教师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于援藏教育事业中,在祖国西部默默耕耘着、奉献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接下来援藏日子里,贾老师将继续不负初心,不负使命,用努力和实干展现一位齐鲁教师的精神风采。
(来源:山东教育发布)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