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眼弯弯,浅笑盈盈,言谈之间既透着满满的温柔,如邻家大姐般的温暖,同时又有着掩不住的果敢与大气——这是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园长王晖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34年,从一名普通幼儿教师到一个拥有12所分园、800多名教师、8000多名幼儿的幼教集团“大家长”,成为潍坊市幼教行业的标兵,在老师们看来,她的魅力更多是在于其人格的闪光,在于其对孩子对事业发自内心的爱、始终走在前沿的专业智慧、充满温情的人文管理。而王晖却称自己是“一个始终与童心相伴、与美好同行的人”。她最庆幸的是,在34年的深耕之路上,能有机会将一生之爱与童心之美紧紧连在了一起。
让爱导航:做童心世界的守护者
有这样一封信,在潍坊市机关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们之间广为流传。
参加过新生入园家长会,至今已过去十天……市机关幼儿园北海园是真的好。不管别人说得多么好,现场感才是第一说服力。
八点整,小班的家长带着孩子排队入园。最外围的保安招呼大家排好队,右侧门口已有一位老师在热情地引导入园队伍了。我透过被汗水蒸腾的镜片,看到老师的脸上、颈上也满是汗水……进入大门,就看到园长带领各班老师,在“秋老虎”的侵犯中列队迎接孩子们入园。虽然双方都隔着口罩,却能看到老师们真诚的笑容,所以孩子们才能从心里发出甜甜的互动:老师好!
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爱心付出,更是让家长放心、幼儿安心的“良药”。我拿到接送卡后在窗边站了片刻。只见两位年轻的老师,一位蹲在门口欢迎小朋友的到来,一位蹲在室内的挂袋前,指导小朋友把口罩摘下,放进写有自己名字的袋子里。我的小爱孙放好口罩,自己摘下小书包放进内室,然后直奔放有玩具的小桌旁玩了起来。一切都那么自然温馨和让人放心。当我转身准备离开时,忽然发现了班主任解老师,只见她抱着一个孩子从地上站了起来,原来她正在安抚一个哭闹的宝贝,汗水把她的头发浸得一缕一缕……
赵恺彬奶奶
二○二二年九月八日
这是来自一位奶奶的手记——《爱孙入园十日谈》中的一段,也正是潍坊市机关幼儿园每天都会上演的一幕。“办一所温暖而美好的幼儿园”,这是王晖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而像这位奶奶一样来自家长们的反馈,让她更加坚信:爱,永远是教育的灵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一座宝藏。作为一名幼教人,只有以温柔之心看教育,以敬畏之心做教育,才能真正呵护生命、守护童心。”跟老师们聊天时,王晖经常这样说。
“我们为什么愿意相信这句话,并愿意努力去做?”教师王敏告诉笔者,“因为我们在王晖园长的一言一行中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正是这个样子。”
“宝宝们,让我们一起吹灭蜡烛。”呼呼呼,蜡烛瞬间吹灭,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吃蛋糕啦!”在生日歌的祝福声中,宝宝们围在香甜的生日蛋糕前,合起双手闭上双眼,共同许下美好心愿……在潍坊市机关幼儿园,每个月中旬的“生日宝宝”大聚会,已成为最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固定节目”。同一个月份出生的所有宝宝及家人代表都会聚在一起品尝生日大蛋糕,进行才艺展示,通常会有二三十个宝宝相聚在一起,热闹非凡。当时光回溯到18年前,此活动的发起者,正是王晖。
“生日是每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纪念日,具有独特的仪式感。孩子们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许多同月份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留下的也必然是一份不一样的美好记忆。”王晖至今依然记得首次举办活动时家长和孩子们的兴奋。“每个宝宝的脸上全是开心的笑,美滋滋的。宝宝和妈妈一起品尝生日蛋糕时,我看到好多宝宝把蛋糕先给妈妈吃,妈妈微笑的脸上满满地写着幸福和满足。”“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当妈妈和宝宝相拥在一起,听到宝宝稚嫩的声音,妈妈脸上带笑眼中含泪的样子,让王晖忽然感觉: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生日宝宝”大聚会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让王晖明白了,适合孩子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教育活动,爱永远是最美的主题。比如,家长们都称,孩子在幼儿园里天天吃到的,是“爱的味道”。
什么是“爱的味道”?
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公布的一周菜谱里,笔者发现,这里不仅餐类丰富,一周内不重复,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菜名。如早餐:小乌龟馒头、碎金饭、金银元宝蒸饺……午餐:薯我开心、金银卷、三色蛋片、黄金鸡排、蝴蝶卷、芝麻里脊……晚餐:麦穗包、胡萝卜鸡蛋包、田园三宝、雪花丸……
“为了让在园的每一位幼儿‘喜欢吃,吃得好,吃得巧,吃得科学健康’,我们不仅在种类上下功夫研究,力求营养均衡、外形精巧,而且还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动食堂人员和全体教师在菜名上花了大量心思,以吸引孩子们。”教师高丽娟告诉笔者。这正是王晖一直强调的:爱是一堆细节。一粥一饭看似小事,实则是一所幼儿园办园品质的直接反映。
怎样让爱也及时传递到家长心坎上?常态化的“亮厨”行动,让家长们真正参与到幼儿园膳食工作管理中,亲自品鉴幼儿餐点,让幼儿园膳食管理的实况、科学核算后的膳食营养结构、厨房内炊事人员制作美食的全过程及幼儿进餐的全景全方位地呈现在家长面前,膳食品质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爱的温度也得以传递和升华。同时,通过举行“名厨师培育”和“厨艺大比拼”等活动,每年的“美食创新”活动,都会让数十种外形精美、营养科学、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新品持续不断地呈现在幼儿的餐桌上。迄今为止,幼儿园自主创新的幼儿美食精品达三百余种。
“很多孩子即使离开了幼儿园,也一直念念不忘这里的美食,这种‘爱的味道’已深深烙在了他们美好的记忆深处……”说到这里,王晖开心地笑了,笑得像孩子般灿烂。
一园一品:从“孤峰独秀”到“群峰林立”
园区从1个园到12个园,孩子从700多名到8000多名,教职工从70多名到800多名——这是潍坊市机关幼儿园的发展历程。历经14年,她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公办幼儿园。
变化的不只是数字。从“一园好”到“园园好”,从“孤峰独秀”到“群峰林立”,潍坊市机关幼儿园走在了全省集团化办园的前列。
2009年12月,潍坊市委对幼儿园提出了要积极展开“转换机制,内部改革”“优质公办园要积极开设分园”的要求。作为山东省“十佳”幼儿园的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勇挑重担,凭借“有历史、有人才、有保障、有胆识”的资源优势,借鉴企业、学校集团化管理经验,大胆改革,率先开办分园,迅速走出了一条以公办园为依托,实施集团化模式管理的发展之路。
2011年,一向不惧挑战、工作起来有一股子冲劲的王晖,被调回集团总部协助时任总园长主抓分园建设。她带领团队立足幼儿园实际,借鉴企业集团化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效能”的经验,以企业边界理论、规模效益理论、协同效益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九统一”的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体现为统一人才配置、统一制度管理、统一保教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后勤管理、统一安全管理、统一党务宣传、统一督导评估。
“九统一是我们总部对分园实施统一管理的内容、标准、要求和措施,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执行有序、成效突显,这也是九统一管理的核心理念。”王晖说。
改革“一子落”,发展“全盘活”。集团化模式办园是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改革、一次蜕变。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办园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同步提升。在集团统一管理模式下,各分园在各自区域内积极争先创优,示范带头作用凸显,12所分园全部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其中有3所分园为市十佳园,6所分园先后被授予市级示范食堂、市级文明餐桌、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2019年,课题研究成果“公办普惠集团化办园的深化探索与实践”获得首届中国学前教育微创新成果奖。
为了提升集团化办园内涵发展品质,各分园在发展经营过程中,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灵活管理、自主创新,全力构建“特色课题——幼儿园特色——特色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幼儿园创建体系,形成了“一园一品,各美其美”的发展格局。
乐埠山园地处农村,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广阔而迷人的农村天地,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泥土、沙石、麦秸秆、农作物的种子等材料随处可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与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
有一天,几个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一些石头,他们将这些石头带回了活动室。于是,一场关于“石头的奇妙之旅”探究活动就此展开,孩子们收集、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石头,举办了石头展览会;以石头为画布,用各种工具和颜料创作出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后来孩子们发现石头还能用来做打击乐器,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大显身手……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散发本土气息的游戏中与自然共呼吸,以别样的方式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
嗅着馥郁花香,映入眼帘的是一园摇曳的绿树与纯真的笑脸。行政街园丰富的自然环境让“亲近自然感恩传承”的园本课程应运而生。“为什么杏树枝头没有叶子却开满了花?”“每朵花都会变成好吃的杏子吗?”小朋友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胆猜想着杏花过后的果实。夏天带来了金黄的杏子,“如何摘到杏子呢?”这可激发了孩子们挑战的兴趣,分组讨论制定采摘计划,画出“作战图”,搜寻园中一切可用的物品制作采摘工具,一个个金灿灿的杏子被收入囊中,下一步孩子们开始探索洗杏、尝杏、储存杏……四季中,大自然里,孩子们丰富着生活经验,在不断探索与收获的过程中,打开“杏”福门,享受“杏”福小美好。
步入北海园,清香古韵如春风扑面而来,儒雅的园所文化为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二楼走廊的“爱家乡”主题,综合了潍坊本地文化元素,有风筝、剪纸、木版年画、彩绘和布艺等。孩子们惊叹于这些传统艺术瑰宝的同时,更增加了对家乡的自豪感,文化自信的种子也悄然播下。
“集团化办园过程中,需要防止园所间长得越来越像,越来越没有个性,无法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王晖表示,“所以集团成员一定要坚持‘雁阵发展’,践行共同目标,追寻共同愿景。同时也要坚持优势互补,倡导个性办园。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花树相映,美美与共,才是最好的生态。”
为爱“筑基”:让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云梯”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站在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的人,能熟练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还能够不断更新自我,扩大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
王晖认为,如果教师仅停留在所教学科的现成知识层面上,没有创新精神,就只能扮演“传声筒”的角色,只能培养出思维迟钝、思想贫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社会要求的。因此,一名好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应该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常流常新。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王晖意识到:教研,能够有效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教育智慧,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让爱“更专业”。
为了避免“萝卜+萝卜=萝卜”的高耗低效教研,王晖特别推出了“专家引领,量身定制”的教研模式。聘请省内知名幼教专家,两月一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精准施策,引领教研顺利开展。幼儿园先后进行了30多个专题、6000多人次、7轮全员分层培训,有效提高了各层级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园采取“同伴互助,共同研究”的措施,组织建立研究共同体、领域研究组和园际研究组。
“1+7”领域研究组是指每园1名保教园长和7名领域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开展7个领域的教学研究。全体教师按照三个层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教学领域进行研究。
园际研究组主要是指在集团保教部引领下组成的涵盖分园园长、保教园长、保教主任、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等不同层次的园际研究团队。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课题研究、项目研究、课例研究等交流研讨,以达到“相互学习、智慧共享”的目的。
2015年,幼儿园被评为“山东省首届教育科研十大示范园”,科研兴园成为集团化发展的“硬核软实力”。
研究什么?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先后开展了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共计57个,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两种形式,在省、市教科院专家指导下进行各类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同时,分园立足自身实际问题,自主生成研究课题,逐级推进、深化研究。
怎么研?
“构建网络,全员参与”,根据集团层级管理的实际,构建了从保教部——分园班子——级部主任——班级教师四级科研管理网络。分园园长为课题负责人,班子成员引领规划课题研究的开展,级部主任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制定、落实研究计划,示范引领。班级教师全员参与课题,开展研究。运用四步管理法,即自主申报、过程评价、督导考核、绩效挂钩,进行课题管理。
“当然,所有的研究,最终都要落到每个鲜活的生命深处。”王晖说,“坚持儿童本位,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天性是研究的基本方向,以培养‘亲自然、爱运动、会感恩、乐生活’的儿童为基本目标,最终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由、自主、愉悦、归真’的园风熏陶中茁壮成长。”
例如,对幼小衔接的研究,正是如此。
2021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设立入学准备期、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等方式,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而这也正是潍坊市机关幼儿园一直在研究的一大课题。
“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一天上几节课?”“书包里都装着哪些文具?”“下课可以干什么?”行政街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一场与众不同的幼小衔接活动。带着一脑袋的小疑问,孩子们变身小记者,找到已经是小学生的哥哥姐姐,进行了一场有趣的采访。哥哥姐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美好的小学生活,解答了弟弟妹妹们的疑问。“在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之间,一场无痕的幼小衔接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教师王芹说。这就是大家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来的智慧。正是在一边研究一边改进的过程中,大家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入了,专业素养也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
“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是只在大班展开。我们一直奉行将幼小衔接贯穿于幼儿成长的各个阶段,形成系统的课程,聚焦‘四会四能’,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整理、学会劳动、学会合作,逐步做到能独立自主、能主动学习、能自我控制、能兴趣多样。”王晖说。幼儿园课程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课间10分钟体验、21天好习惯打卡等,引导各年龄段幼儿学会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沓,逐步养成时间观念和按时作息习惯、良好行为习惯、规则意识等。教师们全员参与研究,形成了“自然浸润”课程,与潍坊市实验小学的“小麻豆”入学适应课程相互衔接,实现了双向奔赴。2021年8月,潍坊市机关幼儿园被确定为山东省幼小衔接试点园。
最让王晖开心的是,随着集团化办园的深入发展,潍坊市机关幼儿园正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2023年3月,集团中有四所分园实现独立办园,成为友好联盟园,实现了“培养一批、成熟一批、独立一批”的集团化办园发展目标。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王晖在幼教这片热土上执守一隅,深耕34载依然激情满满?
“有一种爱,犹如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王晖的答案很美,“让童年与美好‘一路生花’。”
来源:《山东教育》(幼教园地)
(原标题:让童年与美好“一路生花”——访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园长王晖)
作者:张桂玲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