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教故事
180万字、600部短片……我为学生写下“青春日记”
发布时间:2024-08-16 16:11 来源:“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作者:王勇 A+A-
-分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准则。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新成果,讲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故事,山东省教育厅举办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评选出一批生动精彩的优秀征文。现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展播,以飨读者。

180万字、600部短片……我为学生写下“青春日记”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勇

  教书育人于我而言,其乐无穷,使我乐此不疲。教书育人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是激励、唤醒、鼓舞。

  从教7年,“陪伴”已成为我教书育人的关键词。约180万字的“青春日记”、600部青春短片、超1.3万张照片、330场次团学活动、1600多人次“扶志谈心”、6200多人次的温馨奖励、无偿赠送200多本图书、自费近1万元活动经费,这些都是我和学生追梦、圆梦的见证。

  让青春有迹可循,为梦想保驾护航。这是我的教育梦,而我这个梦源自17年前的支教初心。

  本科毕业后,我报名去太行山支教。支教期间,为尝试找到快速和学生建立感情的方法,“王老师信箱”应运而生。“王老师信箱”开通后,出乎意料地火了。回信多的时候,我一天要写1万多字,累得感觉胳膊要断了。当时,我立下一个小目标:在一年支教时间里,要给学生写下1001封“家书”,寓意“一千零一个故事”。然而,“王老师信箱”爆火后热度一直不减,我写完1001封回信后并没有打住,一年时间里写了1164封回信,近60万字。一封封“家书”为青春期的山里娃解疑释惑,让我成为他们的大朋友、启蒙者、引路人,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想和希望的种子,让他们萌生出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

担任学校课程思政比赛评委

  研究生毕业后,我虽从事了5年的记者工作,但没有放弃对三尺讲台的追求。我把自己比作鱼,把三尺讲台比作水。

  2017年,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痴情,我再次站在讲台上,情怀依旧,初心未改,誓将支教当年的“创举”发扬光大。我继续执着用文字书写学生的多彩青春,用镜头记录学生的花样年华。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在班级群里发一段“青春寄语”;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将在学校里一天的感受和跟学生之间的事情写成“青春日记”,第二天和学生分享。用文字和镜头记载班级的大事小情,记录学生的言谈举止,书写学生的别样青春,是我的爱好,也是我对学生的承诺。

  从2017年带第一个班级开始,近7年时间里,我为学生写下约180万字的“青春日记”,拍摄制作超600部青春短片,拍摄超1.3万张青春照片,用募捐来的3000元启动资金设立了班级“星火”奖学金,所带班级曾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教师节前夕,《齐鲁晚报》曾以“为青春写史”为题,报道了我的教育实践。

为学生办“开学大典”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某个冬天的班级早会上,我拿着刚从早市上买的时令萝卜为学生进行幸运抽奖。像这样的场景,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在班里上演。7年来,800多次抽奖,带给学生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这只是我独创的“青春十部曲”中的一部。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人人有梦想、个个有目标、事事有规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我与学生最长的一次谈心谈话历时6小时,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4点。这样的谈话成为家常便饭,我称之为“精神扶贫”。

  我常用这样的思维去做教育,把班里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把班级视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自愿拿出班主任费作为班级活动的经费,变着法儿地让学生高兴和成长。另外,重要节点该有的仪式感,一个都不能少。学生过生日,会收到我赠送的礼物和同学们的集体祝福;我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学生去吃自助餐或看电影;为鼓励学生爱上读书,他们每个月都会收到我的赠书。

指导学生专业实操

  教书育人过程中,我创新育人模式,以“青春十部曲”为抓手,将“大思政”融入日常教书育人中,用“青春日记”武装学生的头脑,为其前进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以330场形式多样的团学活动为载体,赋能学生的青春,激发学生的潜能,展现青春的风采。

  教书育人是一场盛大的修行,只有不忘初心、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教育梦。

  有此事业,夫复何求?

作者:王勇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他,留下了永不停息的“心跳”

他是中国医生张军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

08-04 09: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新时代 大美育

魏凡俭,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 ...

08-08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暑假,是教师找回自己的季节

于一名教师而言,用心经营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因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08-09 15:15中国教师报微信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