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教育惠民办实事|四大行动助力乡村教育全面优质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3 10:12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潍坊市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系统集成,综合实施四大行动,努力开创“城乡学校各美其美、区域教育美美与共”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19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推介潍坊做法;国家《教育督导决策参考》第9期印发《山东潍坊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的机制做法。

一、实施优质均衡全员创建行动。潍坊市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和乡村振兴作为2020年教育工作重中之重。一是统筹制度设计。潍坊市提出“全员创建、全面提速、全省领先”的工作目标和推进举措,所有县市区全部参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印发《潍坊市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实施方案》,推进乡村学校布局优化工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乡村教育带头人培养工程等11项重点任务内容。二是建立党政过程性调度机制。潍坊市委、潍坊市政府将乡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列入潍坊市委常委会、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实行一月一调度;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会和每月办公会先后13次调度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乡村学校配备市、县两级责任督学制度,开展经常性督导。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潍坊市级将优质均衡创建“进盘子”情况作为衡量县市区是否重视、推动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准。工作成效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年度教育综合督导。

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四改”行动。一县一策,解决师生最直接、最紧迫问题。一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20年全市完成投入2.2亿元,完成项目学校120处,建设水冲式卫生厕所36个,新建、改扩建食堂17处,建设改造学校塑胶运动场地57处,购置学生用床5760张、学生宿舍淋浴设备208台套。二是强化推进落实机制。印发农村学校“建设、薄改、四改”三张任务清单;“重点工作攻坚年”第一督导专班先后5次对未开工项目进行现场督导;坚持每月对重点工作进行调度,推荐7个县市区经验和做法。

三、实施乡村学校内涵提升行动。优质均衡创建,硬件是基础、内涵是关键。一是高质量推动乡村温馨校园创建。制定全市乡村温馨校园创建规划,以6个方面43条标准推动乡村学校落实规划布局优化、办学条件优良、教师素质优秀、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水平优质的“五优”目标。坚持示范带动,公布潍坊市首批乡村温馨校园84个,15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温馨校园。二是完善两级教研责任区包靠制度。制定《教研员联系包靠农村学校制度》,潍坊市教研员定点联系乡村学校,每名县教研员包扶1所以上乡村学校,听评课近200节,送教40节。三是实施乡村教育+互联网提升项目。建成潍坊市中小学云学习中心平台,包含科学探究、未来教育等16个模块,为学生提供直播课、点播课、微课、PPT等2万余条资源。市级完成368个教师实验微课视频,为农村薄弱学校送去优质示范课50余节。

四、实施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行动。“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最大限度地推动教育家办学,多校区受益。一是推动紧密型的“一校长多校区”改革。实施“1+N”模式,重点推动一名总校长统筹管理多个校区机制。目前全市组建“优质学校+新建学校”“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等模式的“一校长多校区”70个,涉及学校208所,惠及25.6万学生。市教育局评选公布“一校长多校区”典型案例12个。二是统筹城乡结对帮扶。选择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一对一”重点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全潍坊市165所优质校与216所相对薄弱校参与结对帮扶,被帮扶学校1.3万教师、14.2万学生受益。三是开展三河流域农村学校精准帮扶助。重点针对覆盖潍坊三河流域(潍河、汶河、弥河)的434所农村小学加强问诊帮扶。去年先后组织全市三河流域会议3次,发挥10所示范校引领作用,培训6次,组织线上教研百余场。以“读书”“写字”“习武”三项教学活动为切入点,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极大提振了学校精气神。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高密市:发现校园里的思政育人“宝藏”

“恭喜赵浩然同学被评为本学期的‘博雅好少年’。”前不久,在高密市北关小学的“博雅好少年”评选大会上,该校少先队辅导员田艳 ...

09-02 15:4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高密市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机制,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坚持以“小切口”破题、用“微创新”积势,立项实施了一批局长突破项目、校园“微改革”项目,为现代化教育强 ...

09-05 10:59潍坊教育发布

护航新学期!潍坊教育督导这样做→

近日,市教育局依托“掌上督学”平台,精准制定督导清单,分级分类开展督学培训,组织42名市级督学以“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 ...

09-05 16:37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