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呵护“小睡眠”,守护“大健康” 临朐县深入实施中小学睡眠保障行动
发布时间:2024-06-24 14: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刘同峻 A+A-
-分享-

  日前,转入临朐县嵩山小学的学生王梓涵收到了一份免费的“睡眠礼包”——午休垫。让王梓涵父母感到眼前一亮的还有学校整洁的午休场所、各种功能室以及校舍。据介绍,临朐县各学校给每名学生发放了“午休套餐”,学生享福了,中午不用家长操心,在学校就能“躺着睡”。

  “午休套餐”的到来,是临朐县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充足睡眠的一个缩影。2023年,临朐县将“中小学生午餐午休服务”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投入650余万元购买5万个午休垫发给学生免费使用,以惠民“小切口”做实民生“大工程”,交出了一份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民生答卷。目前,午餐午休服务已覆盖全县97所中小学,覆盖率达100%,惠及学生11.4万名。

  寒假期间,临朐县粟山中学学生李天乐除了带回家三张奖状,还有一份学校特制的“假期睡眠挂图”和“睡眠监督卡”。学校要求将挂图放在书桌旁,采取“睡眠科普+家长监督”的方式,让学生假期睡眠“不打烊”。

  “假期中,除经常带领孩子进行劳动、锻炼、阅读等活动外,我们家每天21:30准时熄灯,大人也不再熬夜,和孩子一同入睡。由此,孩子改掉了学习效率低、做事磨蹭的坏习惯。”临朐县新华中学初二学生家长胡女士说。

  “在校期间,我们规范师生电子产品的使用,加强手机管理,严格规定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同时,假期中,采取家校联动机制,通过不定期家访、家长监督等形式,对学生居家睡眠质量进行‘赋分’,确保睡眠不‘偷工减料’。”粟山中学校长陈伟介绍说。

  上述做法在临朐并不罕见。针对外在因素导致学生晚睡问题,临朐县教体局提出了“作业中断、校外培训时间中断、游戏中断”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3个‘中断’机制奏响了学生的‘睡眠曲’,高中生8个小时睡眠‘底线’不再是梦。家访中,家长对这项政策也是赞不绝口。”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级部主任王庆宝高兴地说。

  临朐是个山区县,山地面积达87.3%,曾几何时,“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很多学生的梦想。在追梦过程中,学生一头扎在书本中,参与的文体活动很少,长时间的紧张学习让睡眠质量不高。为此,临朐县教体局体卫艺科负责人张在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我们不能让‘小胖墩’‘小眼镜’成为中小学的风景线,活泼开朗大方才应该是新时代学生的本色。”张在强说。为此,他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结合课后服务,精心打造体、卫、艺三大类728个社团,积极主动开展活动,社团自发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和才艺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面上开展活动,保证全员参与,充分释放青春期孩子的精力。

  除了活动解压,临朐县各学校还完善心理场室建设,优化场室功能,校校设置“心晴”放松宣泄室、“心曲”音乐放松室、“心阅”自助阅览区等,将心理场室建起来、用起来,构建专业、温馨、舒适的“心”空间。

  “动有社团,静有心理,玩时无忧,睡时安眠。如果说红色睡眠曲保证了学生的睡眠时间,‘活动+心理疏导’的蓝色睡眠曲则保证了学生的睡眠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充好电。”县教体局基教科负责人王德说。

  在睡眠环境营造方面,临朐县也下了不少功夫。在北苑中学的学生宿舍里,一幅幅“睡眠挂图”格外亮眼。县教体局指导学校睡眠场所以“睡”为主题设计“睡文化”,包含如何快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等睡知识。同时,“睡眠+学科”,通过张贴语文古诗词、数理化公式、英语单词等形式,达到睡前学习的目的,多措并举,奏响“绿色睡眠曲”。

  “保障学生睡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发力画好‘同心圆’。我们将睡眠工程作为各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双减’政策落实,给学生和家长‘松绑’,把减负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临朐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说。

作者:刘同峻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聚焦“幼有优育”目标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

08-04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潍坊市坊子区:解锁立德树人的“全环境密码”

近年来,该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大育人场域,构建起“党建引领铸魂、多维协同聚力、数字赋能 ...

08-18 11:2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潍坊市中小学开学时间确定!

转眼间,已经来到8月下旬家里的“小神兽”什么时候开学?一起来看看潍坊中小学生的秋季学期开学时间吧!

08-20 14:24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