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育贤二小:“玩转”特色体育 太极拳“打进”全运会赛场
发布时间:2021-10-02 19:33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迟佳 A+A-
-分享-

济南市育贤第二小学学生在操场上习练太极拳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早上7点40分,济南市育贤第二小学的校园里,体育老师杜振正带着学校50多名老师习练太极拳,这样的画面,已经是师生们习以为常的场景了。在育贤二小,不仅是老师,学生们也都是太极拳小能手,太极拳已经成为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育贤二小12名老师组队参加了群众赛事展演活动,并取得二十四式太极拳项目三等奖的成绩,而这支队伍也是全国参赛队伍中唯一以学校为单位的代表队。太极拳,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张亮眼的名片。

太极文化融入日常教学 全员上阵练“功夫”

整条走廊上悬挂的书法作品、墨香书韵的习字教室、还有迎面走来身着太极服的老师……走在育贤二小的校园中,传统文化元素屡屡出现。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布置都是按照“一堂课、一支笔、一套拳”的“向上教育”特色教学模式来匹配的。

采访当天正逢上午的大课间,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都已经是习练几年的“老选手”了,对太极拳一招一式都非常熟练。

记者了解到,在育贤二小的长期坚持下,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文化早已融入到学校日常的体育课和社团活动中。包括上下午的大课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柔韧度训练和传统杨式太极拳37式的习练。下午放学后,太极社团更是会进行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以及太极鞭杆等武术套路和器械的习练。

学生抵触,外界质疑 推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育贤二小副校长王晓东是学校推广太极文化的发起者之一。说起学校太极拳推广的过程,他告诉记者,学校一开始先组织老师习练,然后带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逐步推进开来。

王晓东坦言,推广中也遇到过一些难题。在推行之初,除了学生抵触,外界也有诸多质疑。其中质疑最多的就是“小学生适合打太极拳吗?”“他们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吗?”

然而面对这些不解和质疑,他们依然选择坚持。王晓东认为,这是一种启蒙教育,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土壤里边。一旦将来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开花结果,茁壮成长。他特别提到,习练太极拳可以提升专注力,对学习功课也很有帮助。“打太极时需要静下心来,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有助于专注力的锻炼提升。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心智,这是一项身心两益的活动。”

作为太极拳教练之一的体育老师杜振也表示,小孩子天性好动,而太极拳则需要静下来,这样又静又慢的一项体育运动,确实小孩子比较难接受。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他通过分析拳理,把每一个招式都讲解透彻,学生就有兴趣了。慢慢的学生们就开始“爱”上了太极拳。

目标坚定 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好

除了在体育教学上下功夫,育贤二小还推出了一款趣味性很强的运动打卡软件,学生们每天回到家都会在家长的配合下运动打卡,甚至很多家长也跟着一起打卡参与,真正做到了家校联动。另外,该校在体育活动上,也要求全员参与。不管是运动竞赛还是趣味性项目,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仅为了共同的班级荣誉,也让每一个孩子深入感受体育拼搏精神。

对于体育教育,王晓东认为,追求美好生活首先要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然后才能够谈得上其他各项工作。“我们过去曾长期沿用军体训练式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他表示,体育教学应该回归本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基本遵循。“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一个字——实,脚踏实地。而且一定要学校和家长,包括社会都达成这种共识,大家伙要齐心协力,努力营造宽松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王晓东还建议年轻的体育老师们多拓展能力,强化专业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并且不要局限于所擅长的单个体育项目,要做到一专多能。

济南市育贤第二小学老师们在习练太极拳

作者:迟佳

编辑:周玉森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