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晏北街道中心小学:“全景”阅读筑成长 氤氲书香润童年
发布时间:2024-04-09 17:03 来源:齐河县晏北街道中心小学 A+A-
-分享-

  齐河县晏北街道中心小学秉承“幸福成长,诗意童年”的办学理念,把“读书让我幸福 一 生”作为校训,以“传统文化,浸润童年”为办学特色,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努力培养“明德、知礼、奋进”的阳光好少年。

  学校努力构建阶梯化、螺旋化、序列化阅读体系,做好顶层规划,精心搭建架构、精准分层推进、精细责任管理,创新“全景式”阅读教学模式,聚焦师生素养提升,让孩子们徜徉浩瀚书海,奠基幸福人生。

  构建阅读长效管理机制,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学校通过制订阅读计划,推进书香校园创建进程,同时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还通过教师垂范、师生共读、举办月度主题读书活动、读书月成果展示等活动切实促进书香校园建设系列方案落地生根。

  学校建有师生图书馆,充分利用走廊、教室图书角等空间,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班级文化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将红色文化与经典阅读紧密结合。图书馆内藏书19042册,丰富且结构合理,生均藏书量50册,生均图书年递增量5册。学校积极推广“山东全民阅读在线”数字平台,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免费扫码阅读。

  晏北街道中心小学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业务工作细则完善;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开架借阅,师生发证率100%。每学年学校 都会为师生推荐阅读书目,积极配合学生活动和教师教研;图书 管理员定期开展图书借阅数据分析,每学期两次,有针对性地改进学生阅读。

  扎实推进读书系列活动,构建阅读课程完整体系

  教师率先垂范,带头读书写作。教师坚持“五个一”原则,即读一本理论书籍,写一篇读书 笔记,写一篇优质论文,写一篇教育随笔,写一篇教学反思。每 学期教师至少读一本专著,学期初全校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分享心得体会,教师始终走在博学的路上。

  教科研引领,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以课题为依托,促进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 提升。《传统文化,浸润童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晏北街道中 心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纪实》在国家级报刊《语言文字报》名校专 栏上做了专题报道。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有关阅读、写作的课题国家级1项,市级3项,其科研成果得到深度推广。

  活动激励,激发读书兴趣。学校通过举办主题读书活动、阅读考级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书月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展示演绎经典片段;另外,教师抓住课堂阅读展示10分钟,促进学生阅读输出能力 的提升;充分利用晨读、午诵、路背时间,将碎片化时间合理运 用;开展“我是演说家”“墨香书法展示”等实践活动,将阅读 生活化,学思行相结合;开设文学社团、经典诵读社团、书法社团、衍纸社团等,为师生展示读写交流提供平台。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社团课程“魅力衍 纸”与“诗文诵读”活动相互融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乐 趣。自编书展示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特色的一种读书成果 展示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编写凸显个性的自编书,书 中有好词好句、读书体会,也有名篇名段、描图绘画、剪纸小报,还有科幻世界、英语王国……孩子们兴趣高涨,乐在其中。

  阅读考级,激励读书热情。各年级以规定的阅读量和应完成的读书笔记为依托,进行阅读考级。从四级到六级,分别设置“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的荣誉称号。阅读考级激励机制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同时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亲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为了和家长形成共同体,学校通过家校共育,建构读书强大 内驱力,通过网络联系等交流平台,给家长讲述读书给孩子带来 的益处;同时加强家长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亲子 阅读活动,展现阅读成果。通过开展“书香少年”和“书香家庭”的评选,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收获与成功。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