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底扎根
发布时间:2025-08-25 15:3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A+A-
-分享-

  琅琅诵读声仿佛穿透千年时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师生站在黄河边,目光灼灼,动情吟诵。这一幕,正是这所学校20多年文化育人研学探索的生动注脚。

  早在2004年,该校语文教师李永强及其团队面临着一道难题:课本承载的厚重文化与学生的疏离感形成鲜明对比。

  困局激发突破,李永强深耕教材,梳理文化脉络,用多媒体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学校最终摘取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桂冠。

  突围方向已经明确,只有打破藩篱,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场“活”起来。李永强团队决定将课堂搬至杜受田故居的幽深庭院、黄河的奔腾水岸、孙子兵法城的智慧场域。

  十年磨一剑,“1246N”户外课堂模式淬炼成形:“1”即一个核心:学生素养发展;“2”即两个融合:课内与课外、师生心灵;“4”即四项能力:表达、交际、思维、协作;“6”即六个方面:朗诵、写作、亲子、历史、拓展、戏剧;“N”即N个场景:不断更新的文化现场。知识自此挣脱课本束缚,在孙子故里的城垣下、在黄河的涛声里,从二维符号升华为可触可感的三维存在。学生置身其中,文化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

  李永强深知,要想让文化扎根,必须构建坚实根系。他和团队成员依托多项省、市级课题“项目式学习视域下黄河文化融入区域研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立足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等,融合数字化平台,在阅读、写作、朗诵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尤其在本土课程方面,“大河之滨”展现滨州文化风骨;“寻找诗情画意”在场景中寻找诗歌之美,感悟诗歌之韵;“周恩来精神”等红色读本赓续红色文化血脉;“美在笔端”实现读写深度结合;剪纸、古筝、吟诵、历史社团课堂蓬勃开展,为学生在浓厚的文化中浸染。此外,研学版图也得以拓展,淄博的古齐遗韵、曲阜的儒家气象、济南的泉城风骨、青岛的海洋情怀,尽纳其中。学生穿梭于千年文化时空,在广阔齐鲁大地上感受文明的厚重,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萌发。

  文化扎根的终极目标,是唤醒学生心中那个永恒的“家国”。李永强团队构建多元驱动系统:阅读动力、写作支持、诗词诵读、评价激励,以项目式学习为引擎,设计极具挑战性的驱动问题与科学流程。他们首创的《项目式研学课程育人手册》,以强烈的问题引领性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文化研学由此超越“游而不研”的表象,迈向深度建构——学生不仅仅成为文化体验者,更成为主动的建构者,在黄河涛声里、在古城墙下,与心灵深处的文化家园展开深刻对话。

  20多年坚守,该校学生在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 团队编写阅读材料70余册;应邀到全国各地举办讲座、上公开课超过100场;2024年5月,《走读黄河,对话心中的家国》荣获山东省黄河文化优秀育人案例二等奖。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