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就“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为高校教师矢志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扎根中国大地,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示范者,自古及今,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赋予了最高的崇敬之情。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他们正己正人、淳风化俗,他们知难而进、知困而学,他们坦荡无私、慈爱弟子,他们察识贤愚、因材施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师道尊严的最好描述。新时代的教师当适应时代需求,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
做“经师”是教师学术立身之本。教师能够授业解惑的前提是自己明白道理,同时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就要在学懂弄通专业知识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其中“有扎实学识”是“经师”的必备要件。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自身应对所授知识有全面的理解,给学生“一碗水”,自身要有“一潭水”,还应是长流水、源头活水。孟子曾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流水唯有填满了沟洼方继续前流,教师志于师道自当学有根基,方能有所成就、有所建树、有所传授。教师不是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和搬运工,当是知识的创作者和革新者。教师的自我学习,既泛观博览,又研读精思,立足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触类旁通、创新创造,终至“君子之学美其身”的修身为己之境。
做“人师”是教师德行楷模之本。“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更是承担了为党和国家选才育才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是荣誉和信念。对于教师而言,“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深、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教师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说,“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教者必以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教师“身正为范”,做好“人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助推学生塑铸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当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以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为责任情怀,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矢志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张瑞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张瑞涛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