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绽放自主之花——诸城市东鲁学校小学部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05-06 16:4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玉友 刘芳蕾 杨金铃 A+A-
-分享-

  在诸城市东鲁学校的校园里,五年级学生每周都会佩戴“校园文明督导员”的臂章,带领同学检查课间操秩序;三年级学生在“班级事务认领墙”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班级绿植养护责任人;六年级的大队委作为“德育校长助理”,正在筹备策划校园每周升旗仪式。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该校小学部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真实写照。在这所充满创新活力的校园里,“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融入日常教育的实践。

  自主管理的教育逻辑建构

  东鲁学校小学部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始终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引。他们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管理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空间。教育专家李希贵说,当学校开始学会放手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发生。这种理念在东鲁小学转化为“三自”教育体系——自我规划、自主管理、自由生长。

  学校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起“基础课程+项目课程+生活课程”的三维架构。在基础课程中渗透时间管理、任务规划等核心素养培养;项目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设计”“社区服务实践”等真实情境任务;生活课程则通过“校园岗位体验日”“家庭生活小管家”等活动延伸教育场域。这种课程体系为自主管理提供了结构化支撑。

  教育评价机制同步革新,构建“成长积分银行”系统。每名学生拥有专属的“成长存折”,通过参与管理、完成任务、创新实践等行为获取积分。积分不仅仅用于兑换学习用品,更与“校园荣誉勋章”评选挂钩。这种可视化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

  自主管理的实践路径创新

  在班级层面,学校推行“双导师制”管理模式。教师担任“成长导师”,负责方向引导;高年级学生担任“朋辈导师”,进行具体指导。班级事务采用“项目招标制”,将卫生管理、活动策划等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由学生团队竞标承包。四年级(2)班通过这种模式,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班级图书角的智能化改造。

  校级管理平台建设更具突破性。“学生议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全程参与班级管理、级部管理。在最近召开的议事会上,学生提出的“雨天走廊防滑方案”被校务会全票通过。数据显示,本学年学生提案实施率达78.6%,真正实现了“我的校园我做主”。

  家校协同机制形成教育闭环。学校开发“家庭自主管理任务单”,设置“周末厨房计划”“家庭会议主持人”等实践任务。有的家长感慨道:“孩子现在会主动制订周末计划了,连全家出游都要做PPT方案说明!”这种家校联动使自主管理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自主管理的育人成效显现

  学校实施自主管理3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42%,解决问题能力提高35%,团队协作意识增强28%。在潍坊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东鲁学校小学部的学生连续两年蝉联榜首。更可贵的是,86%的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典型案例见证成长蜕变。曾经性格内向的学生孙雨彤通过竞选成为学校大队委委员,如今已能从容组织跨年级协作。这一鲜活案例印证着自主管理的育人价值。但更重要的收获在于,学生眼中有光,那是自信的光芒在闪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东鲁学校小学部的实践证明,如果教育者愿意放下过度保护的手,给予适度的自由空间,儿童内在的成长力量就会自然萌发。这种自主管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科学设计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建构能力。正如校园里那面由学生亲手绘制的“成长树”墙绘,上面的每片叶子都记录着独特的成长故事,共同组成生机勃勃的教育图景。在这里,每名学生都在学习怎样成为人生的舵手,显示出教育最美的模样。

作者:孙玉友 刘芳蕾 杨金铃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石榴籽一家亲!济南育秀小学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近日,一封封手写信件穿越近4000公里距离和4000米海拔,载着齐鲁大地的泉水涌动与青藏高原的格桑花香,在青少年心里种下 ...

06-07 15:05山东教育新闻网

日照山海天:“1+3+N”护航中小学劳动教育

仲夏时节,漫步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中小学校园,陌上农学院里青苗葳蕤,非遗工坊中陶泥流转,科技劳动教室里创客云集……这片 ...

06-09 14:5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济南舜耕中学:以“体”树人,激活成长新动能

 连续两次荣获全市校园健美操啦啦操比赛特等奖,连续四次夺得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组冠军,全市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初中组第一 ...

06-09 15:0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