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园欺凌需从“心”开始
发布时间:2022-12-28 14:3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宋成兵 A+A-
-分享-

  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欺凌事件时有耳闻,甚至个别事件中性质恶劣者也不乏有之,严重损害了当事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校园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没有安全健康屏障,成长成才将沦为空谈。要想铲除发生校园欺凌的土壤,还需从“心”出发,从健全青少年心智、完善其品格培养入手方为治本之策。

  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的是青少年学生存在心理缺陷与素质短板,如无视他人尊严,缺乏怜悯之心,动辄用拳头摆平争执,以恃强凌弱取乐,等等。因此,系好青少年人生中的第一颗“心理扣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遏制校园欺凌,学校应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关注、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从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以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为核心,矫正学生认知误区,完善品格培养,强化对尊重他人、敬畏生命、同情弱者、遵章守纪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当然,这需要学校教师更有耐心、更有恒心地施以循循善诱或以案说法等教育,对个别“问题少年”开展个性化帮扶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园欺凌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协同解决。比如,成武县根据校园欺凌的特征对症下药,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细化教育、司法等部门的工作责任,在中小学校成立“七彩虹桥”工作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打造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和法治教育格局。这一创新做法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渠道,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收效甚佳。更为关键的是,青少年学生有了健康心理,就从源头上阻断了校园欺凌,让更多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知晓法理的素养,深化遵法守法意识,涵养成法治精神,建立起清醒的底线意识和规则意识,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为预防和消除校园欺凌,各级政府出台了涉及法律、教育、家庭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实际操作中,在如何判断事件行为是否属于欺凌、是否量法惩戒等方面往往不好把握。更何况,依法惩戒是对行为的末端治理,并不能告诉学生应该遵循何种行为规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预防和预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将工作做在校园欺凌发生之前,将欺凌苗头扼杀于萌芽阶段,远比事后的从严惩处和矛盾化解更为重要。当然,切实将依法治校落到实处,一旦发生个别欺凌事件,要坚持惩恶扬善,让受欺凌者不留心理阴霾,让欺凌者付出代价,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向上向善的正义力量,确保“还校园一个安宁,还学生一个安心,还家长一个放心,还全社会一个信心”。(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宋成兵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深度挖潜为毕业生就业护航

近期,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多项就业政策创新,如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由企业拓展到社会组织, ...

07-09 11:16中国教育报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而是人生崭新篇章的“片头曲”。

07-09 16:35“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大学宿舍,如何安放个性与集体?

宿舍关系的真谛,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学会在差异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07-09 16:29“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