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汶上县紧扣“强教兴县”目标,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多措并举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县筑牢师资根基,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突出“三个聚焦”,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聚焦“全域提升”,探索全员培训新模式。聚焦教师能力“全域提升”,积极开展暑期培训活动,探索“40学时集中研修+常态化校本培训”组合模式,培训内容涵盖专业发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确保教师都能在培训中“充电赋能”。截至目前,实现8000余名中小学(含中职)、幼儿园教师培训全覆盖,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二是聚焦“新教师提质”,打好培训“组合拳”。针对新教师适应难、经验少等问题,创新“四维培养模式”,即入职前开展专职入门培训,夯实教学基本功;全员培训全程参与,拓宽专业视野;县级名师“一对一”引路,传授教学经验;学校实施“青蓝工程”,资深教师“手把手”指导。三是聚焦“师资短板”,转岗培训补缺口。立足音、体、美、思政等学科师资短缺现状,适时开展兼职转专职教师培训,采取“专家讲座+技能训练+课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师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方法,提升核心教学素养。
探索“多元培训”模式,满足专业化发展需求。一是探索“梯队式”培养。创新推出“五类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以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省市“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人选、教育名家为核心,构建起从青年教师到教育领军人才的全周期培养体系。严格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级评审等程序,建立人才库并实施动态培养。截至目前,已遴选培养各类人才459名,形成“新秀崭露头角、骨干勇挑重担、名家引领示范”的梯队成长格局。二是实施“订单式”培训。为破解培训“大水漫灌”难题,建立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库,涵盖各学科骨干、教育管理能手等专业人才。学校根据自身需求“点单”,专家库按需供给,派遣人员开展“定制化”培训,从课标解读、课堂技巧到班级管理,精准对接教学痛点,实现培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有效提升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名师工作室“辐射式”带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孵化器”作用,召开名师工作室专题培训会,聚焦工作室建设、团队管理、教研创新等核心问题,邀请专家专题讲解、答疑解惑。目前,全县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名师工作室51个,实现中小学学科教师全覆盖,通过“示范引领+专题研讨+师徒结对”相结合的模式,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今年以来,各工作室培养市、县两级青年骨干教师180余名,形成“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
坚持“以学促用”,提升教师实战水平。一是跟岗实践促转化,课堂改革见实效。组织101名小学骨干教师赴潍坊开展跟岗学习,创新实施“任务驱动—实践研磨—成果转化”研训模式,即各学科团队领取大单元备课任务,深入参与课堂实操;通过“备课—讲课—导师点评—修改再讲—总结反思”的闭环研磨,形成34个优秀大单元课例;坚持“学用结合”,返县后,骨干教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课程展示,带动更多教师深化课堂改革,将先进教学经验快速转化为本土实践,推动大单元教学在县域内落地生根。二是引领教研理念,校本落地促实践。坚持“请进来”与“沉下去”相结合,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高端讲座,解读前沿教育理念,组织外聘专家、县级专家团队举办专题讲座、示范教学。同时,立足本土实际,组织校本研修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如,新教师培训既有专家讲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又有学校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的“课堂实操工作坊”,实现了聚焦“超前一公里”研究探索、打通“最后一公里”应用落地的培训效果。
作者:鲁宣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幽静狭长的古城街巷间,稚嫩的诵读声与古琴雅韵交织回荡;开阔宏伟的尼山圣境大学堂里,孩童身着汉服体验“开笔礼”;鸟语花香的 ...
近年来,汶上县紧扣“强教兴县”目标,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多措并举推进高素质 ...
邹城市郭里镇是地处邹城、滕州、微山三县(市)交界处的山区镇。近年来,该镇以“强镇筑基”为抓手,在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