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师要练好“内功”
发布时间:2021-10-08 10:0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由洪晓 A+A-
-分享-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需要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也需要教师练好“内功”,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作业负担不能有效减轻,与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业务能力不高密切相关。教学不是上山砍柴,靠的不是力气,而是教师的智慧和科学方法。教学有时很像攻城,更多的时候需要多动脑筋。解决教师课堂教学费工费力、效果不佳的“高耗低效”问题,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

北京二十二中数学教师孙维刚是知名的特级教师。有人介绍他的经验时透露出一个细节:让学生做1道题,他至少要做10道,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做;他总结出“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找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他为学生总结出中学阶段15个解题大规律、31个中规律、112个小规律。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后,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的智慧和付出,是他对教学规律的透彻把握。

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会让学生受益无穷。一名会教的教师、教学效率高的教师,必然有教学智慧,教学有灵性、悟性,对知识理解得很深、悟得很透,对稍纵即逝的教学时机能敏锐抓住,对学生暴露出的思维偏差能敏锐发现,驾驭课堂的能力强,也必然会在教学中发现知识、学法、教法等问题,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写完《明朝那些事》后,有人问石悦成功的奥秘,他说:“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努力,又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能熬。”这个“熬”字有太多含义,下最深的功夫、流更多的汗水是其必有的内涵。要想在某方面做到优秀,要么耗费大把青春,要么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提升教学能力,不能寻求捷径,一定要下点笨功夫,拿出时间做大量的题,下最深的功夫去研究,在做、思中不断感悟,慢慢寻找到学科教学规律,从而使自己成为教学专家,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由洪晓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