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润心性、塑人生
发布时间:2025-10-11 15:2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庆然 A+A-
-分享-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已经成为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习书法对开发人们大脑、锤炼思维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审美素养有积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书法学习的起步期,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教师要从不同层面予以指导、点拨,让学生在结构、章法观察中感知汉字属性,在多维实践中整体把握汉字。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学习动力生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认知思维兴奋起来,参与积极性得到激发,就会主动地研究、探索。可以说,激趣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引线。这一点在书法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显著。书法是一种借助笔写字的艺术,它透视出汉字书写的方法和规律,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的感知和学习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对笔画、笔顺、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会感到单调无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着手,以教学内容特点为设计依据,筛选契合性最强的教学形式,将书法教学的趣味因子充分挖掘出来,巧用口诀创编、故事讲述等形式营造多元有趣的书法教学氛围。首先,小学生对趣味化的故事有特殊情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引入,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的魅力,助学效果自然值得期待。其次,在长期书写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简单、清晰、明了的口诀。要想让学生顺利进入书写状态,教师可以从口诀创编着手,选准切入视角,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索,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将学生顺利引入主动学习探索状态。

  书法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总结中,书法有了系统性、条理性和完整性,其理论内涵更加丰富,有其既定规律和特点。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方面展开教学,将书写技巧和方法呈现出来。从表面看,书法学习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没有理论知识,书法教学就是一句空话。从本质上来说,书法的精髓就在于技法。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书法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横平竖直这种思想中,根本没有触碰到书法的核心,学习实效性自然也无从谈起。书法艺术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用笔、章法、字法、构法、笔势都会对书写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书法的源头追溯,将书写技巧和方法具象化。当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不同偏旁、字体的书写特点时,自然就掌握了写字规律,对汉字的认知也会上升到崭新层级。

  笔法是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了笔法,书法学习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书法教学中,小小的“点”在书写时就有很多技巧:它可以分为左点、右点和长点,不同的点,其写法是不同的。教师要专门设计一节课“点的写法”,从点的分类着手进行细致讲解。为了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选择了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京”,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有的学生大笔一挥,很快完成,但书写质量实在是不怎么样。教师顺势展开对比,生生之间的对比虽然不很明显,但还是能看出些许差别的。接着,教师书写,为学生做示范。在多元对比中,学生对“点”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深入挖掘探索,教师从书写区别中讲述不同点的书写方法。以左点为例,书写之前必须明确走势,然后由轻到重,先往右行笔一小段,然后转左下,至末端力道最重,转向下收笔。教师一边讲解书写技巧,一边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示。在视听刺激下,学生很快把握住了书写的关键点,学习活动变得灵动起来。就书法教学而言,其中蕴含着“神、气、骨、肉、血”。要想触碰到精髓部分,教师必须从书写规律着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研,掌握一定的书写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教学才是科学有效的,才会更有意义。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法传授是书法学习的根,要想让根基更加牢固,我们必须长久坚持,同时借助一定量的实践训练,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将书写方法和技巧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小学生思维认知和综合能力缺乏稳定性,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让学习出现倒退现象。要想避免倒退现象的产生,夯实书写基础,必须从实践训练着手。布置训练任务时,教师要从不同方面综合考虑,比如学生的兴趣点、认知基础、学科内容属性等都是重要影响因子。教师要将训练活动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同时为语文学科成绩提升奠定基础,为学生综合能力升级提供有效保障。

  作为一种书写技巧,书法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校正、提升,更需要长久坚持。小学生缺少耐心和持久力,如果训练方式刻板、单调,学生参与动力不足,就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书法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将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对学生展开系统训练。但是,书法学习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单纯开展写字活动,学生就会变得散漫,他们的参与热情不高。教师可以借助竞赛游戏、设置趣味化实践活动等形式寻找趣味因子,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促使学生书写能力有质的提升和飞跃。

作者:张庆然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小插曲引来“规则”重建

教育的目标不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吸收上,更要以规则为原点,塑造学生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与共情,建立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促进内 ...

10-10 08: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爱与等待

 9月,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虽已凉爽宜人,但正午还是骄阳似火。

10-10 08: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现场会不应囿于“会议室”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行政会议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决策与执行脱节、管理与教学分离、校际发展失衡。基于此,我们启动了以教育现 ...

10-11 15: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