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主力军,师范生生源质量尤为关键,如何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
自2007年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录取培养超过12万名国家公费师范生,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公费师范生中也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或从教信念不坚定的个案,亟需改变单一的选拔机制,完善健全退出机制。
选拔机制单一,退出机制不健全
1、志愿填报具有一定盲目性和趋利性
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年龄偏小,对教师行业了解不充分,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考生和家长过于看重公费师范生就业保障,忽略了考生自身兴趣特点。这样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个别学生对于从事教师行业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在专业倾向、表达能力甚至身体等方面并不符合教师的基本要求,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从教能力,难以保障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2、录取期间无法考察学生报考动机和从教潜质
虽然在政策层面强调要“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公费师范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对所有报考考生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的考察,难以判断考生的报考动机。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公费师范生入学后专业认同感不强,对师范专业缺乏了解,入校后的学习动力不足,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不强。
3、部分公费师范生入校后学习动力不足
公费师范生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明显优于非公费专业,但入校后有的公费师范生并没有呈现较好的学习状态,部分公费生学习动力不如非公费学生,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愈发严重。公费师范生有着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就业保障,多数学生认为“入学资格”即是“就业资格”,学生经济上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大减轻,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的下降。
4、退出机制在操作层面还没有完全建立
在2007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2012年的《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2018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等文件中都已经明确公费师范生要建立退出机制。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公费师范生“订单式”招生培养,高校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允许,不能增加该省生源的公费师范生数量,非公费学生转为公费也很难实施;受制约因素较多,目前公费师范生的转出以“身体原因无法获得教师资格、不适合从教”为主,真正意义上从学生兴趣出发,考核学生从教信念、从教能力的选拔退出机制并未全面实施。
从招生到培养:考查从教潜质和终身从教信念
1、招生环节:引导学生理性报考
首先,推进考生兴趣测评和专业选择评估,引导学生理性报考。建立国家级兴趣测评和专业选择评估平台,普及公费师范生相关政策,每一位考生参与测评,让考生充分了解自身兴趣特点和专业,了解公费师范生相关政策,避免盲目报考带来的风险和教育资源浪费。
其次,以省级教育行政单位为主体,启动公费师范生面试考察。由省级教育考试院组织教育行业专家论证,拟定公费师范生面试考察方案。在高考后报志愿前,对有意报考公费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从教潜质、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考核筛查,符合资格的考生才能报考公费师范生。考虑到公费师范生报考人数较多,部分学生地处偏远,可选择在地方高校设立考点或通过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
再次,试点“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选拔录取。“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是一种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弥补了单纯以高考分数选拔学生的不足,拓宽高考选拨多元化途径,强化学业水平测试和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高校可以在综合素质评价环节对考生进行多元化测评。师范大学可以通过试点“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方式招收少量公费师范生,在综合素质环节增加对学生从教信念、从教能力的考核,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高中学生加入公费师范生队伍。
2、培养环节:探索自愿退出和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前期选拔录取对考生的考核不够全面、考生报考对专业及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盲目报考等因素对公费师范生整体学习动力、从教决心的影响,高校可在入学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及政策解读,在入校后组织公费师范生的考核淘汰和自愿退出,由此产生的公费师范生空额计划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面向非公费师范专业择优选拔,通过考察综合素质、从教潜质等方面内容,选拔有强烈长期从教意愿的学生进入公费师范专业学习。
首先要建立入校复查退出机制。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有关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要求,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于身体复查不达标或者存在认定教师资格存在风险的及时告知,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退出师范生培养,退出学生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参考当年高考成绩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公费专业”。
其次可以探索自愿退出和考核淘汰机制。一学期后,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及公费师范生政策都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在此阶段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重新选择专业,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参考当年高考成绩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公费专业”或者通过学校专业分流政策进入其他非公费专业。同时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学生已基本能展示出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校可探索制定一定标准,用于选拔更具从教潜质和终身从教信念的学生,以利于公费师范生的进一步培养。(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辛向仁
编辑:冀春鑫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