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论坛
用正确的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
发布时间:2025-09-29 10: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陈萍 A+A-
-分享-

  9月5日已经是新生入学的第五天了,仍有不少七年级新生因为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哭闹着要回家。

  如,小红从入校以来就一直哭闹不停,白天上课时还好点,可是到了晚上就哭得死去活来。该上课了,她不愿意进教室;该吃饭了,不进食堂。妈妈只好向单位请了假来陪着。看着女儿哭,妈妈也哭,娘儿俩都哭成泪人,看着怪让人心疼的。

  据说,寄宿制学校每年都会有许多这样的新生,因为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而哭闹,以致家长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班集体的温暖去安抚他们,让他们尽快融入同学中。”班主任每次都会苦口婆心地安慰这类学生。十二三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吃、住、学全部在校,原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日子一去不复还,难免会手忙脚乱,产生一定的分离焦虑。但是,这绝不能成为学生哭闹、逃避独立生活挑战的理由。

  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位社会成员都要具备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通过历练才能获得。正如不经过反复勾画、涂抹不可能学会画画一样,不放手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永远不会长大。在父母手心里,孩子无法了解自己,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触摸世界。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如同生长在浓荫里,既看不清自身的形象,也不知道自己的高度。

  所以,当孩子因畏惧困难而哭闹着要求转学时,家长不应一味地迁就,而应该暂时“狠狠心”,磨一下心性,让他哭一会儿,因为雨后总会天晴。可见,挫折教育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需要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什么是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或其他生活中的压力时能够尽快适应,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因此又叫作“心理弹性”。

  大量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并非个人天赋,而是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强化。成长型思维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标志。不断锤炼心理韧性,就能实现个体在“创伤后的成长”,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就得以保障。

  引导孩子正视挫折的存在。教育要让孩子成为自主学习的责任者。正确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陪孩子、帮孩子提升心理韧性,更坚韧地面对挫折。心理学者武志红曾说过,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当孩子遇到挫折后,往往都会很难过。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父母不可无限放大负面情绪,而要以同理心告诉孩子:“生活中,有时候难免遇到挫折;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引导孩子运用“情绪ABC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改变不合理认知,摒弃消极的看法,保留积极的人生态度。

  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挫折的意义在于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而心理“阵痛”的过程也是孩子反省领悟、提升成长的机遇。遭遇挫折了,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如果孩子学会分析挫折的前因后果,就能更好地利用失败来提高自己的容忍力和心理韧性,以便于更好地构建应对机制,减轻内心痛苦。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育孩子心理韧性的基石。家长要让孩子坚信一个人始终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真诚的环境,需要被无条件地认可和接纳,需要被倾听和被理解。”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与帮助,而这种需要在遭遇挫折的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尤为强烈。父母此时的雪中送炭、同理与倾听是心理赋能,孩子的心理韧性增强了,方向明晰了,更会积极向上。

  激发孩子面对挫折的潜能。日本精神科医生泉谷闲示在《无意义的意义》一书中说,“人类是唯一的如果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就很难活下去的动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唤醒青少年内在的惊奇感,让他们在面对浩瀚知识和世界奥秘时,不断追问“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何置身其中?”既然“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已经选定,就要风雨兼程,把困难看成垫脚石,鼓起勇气,加倍努力。当然,适当地借用师长、同学和知心朋友等外力的帮助,并不是逃避,而是智慧。“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挫折会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会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而父母的信任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期待让孩子变得内心强大,鼓励让孩子不断走向成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记录每天的“小确幸”,积累积极的情绪资源;鼓励孩子转化负面情绪,形成正向心理储备。家长要成为孩子心理弹性的示范者,坦然面对错误和挫折。

  助力孩子多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儿童世界是孩子情绪的天然浴场,可以洗涤情绪垃圾,恢复情绪洁净。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挫折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不要认为“我不行”,不要一味地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而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积极的氛围中迎接各类挑战。积极的暗示像阳光一样给孩子以温暖,是孩子进步的巨大动力。“别人家的孩子”横向评价方式易使孩子产生比较焦虑,而“每天进步一点点”纵向成长导向的评价可以重构评价目标与形式,成为心理韧性的基石。多元的评价方式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同样重要,即使成绩暂时不理想,也能从其他方面获得认可,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爱河里长大的孩子有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内心强大,自信阳光,即使遇到一些风浪、挫折也会从容应对。积极的态度会战胜所有困难,让孩子的努力变得有意义。

  家长要避免使用“我为你牺牲”等愧疚式激励,而应当与孩子共同分析压力源。多建立“弹性对话”机制,每日安排15分钟专注倾听时间,区分孩子的情绪表达与其实际抗压能力,避免将孩子的情绪宣泄误认为是脆弱的表现,提升孩子在面对压力与挫折时的动态适应能力,培养心理有韧性的孩子。面对种种挫折,父母作为孩子心理韧性培养的参与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学会适应和放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考验,继而用火热的爱心填平孩子挫折的鸿沟,用热情的赞扬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引领孩子勇敢地走出阴霾,喜迎美好的晴天。

  (作者单位系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作者:陈萍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