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教 > 悦读 > 正文
听泉水叮咚,闻朗朗书声
写在驻济高校“青春阅读季”主题推广活动开展之际
发布时间:2025-10-20 15:13 来源:济南宣传作者:于洪良 A+A-
-分享-

  10月19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主办,济南市委宣传部等承办,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等协办的驻济高校“青春阅读季”主题推广活动,在山师大长清湖校区拉开帷幕。由此,驻济高校的70余万青年学子为期三个月的“读经典图书·享书香青春”之旅开启,“打造一批校园阅读品牌、推荐一批好书榜单、选树一批阅读推广人”等“十个一”行动次第展开,“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之风吹拂校园,菁菁校园里书香弥漫,朗朗书声随处可闻。

  “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到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这幅动人画卷正在泉城上演。

 

  清代姚文田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

  比如,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共出版过70多种文字的1000多个版本,1920年传到中国,由陈望道先生译出第一个中文本,从此开始改变中国的命运。

  10月18日刚刚辞世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生前回忆数学家父亲杨武之教授,没有像一般的家长一样一味地培养他的数学能力,而是在初中时为他请了一位老师讲授《孟子》。多年以后,杨振宁说,“这些事情对我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很幸运,我的父亲没有走许多有聪明孩子的父母所走的,我认为是错误的路。”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一本好书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

  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0多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2014年到2016年的表述是“倡导全民阅读”,到2017年则是“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经历从2018年到2021年的“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22年和2023年的表述则成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实施全民阅读促进战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给人以超越“生而有涯”的机会,在“知也无涯”中获得自由。“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这是苏东坡描述的静谧而悠长的读书时刻。

  对个人来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读书的本质,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超越。读书越多,心胸越大、视野越宽。多读书,能让人不偏执、不狭隘,能以不同的目光丈量世界,看到旁人看不到的风景。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读书的意义常常被忽视。总有人会问,读书真的有用吗?那些读过却很快就忘记的书,还有意义吗?其实,读书就像阳光晒过的衣服,你可能不记得,那一缕缕光落在什么地方,但温暖已经留在了你的身上。

  读完一本书,并不是一项任务。把读书当作喝水、散步、晒太阳一样的小事儿,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就好。

  面对“AI时代,阅读意义何在”的追问,无所不能的DeepSeek的回答是这样的:“AI越强大,阅读越重要。阅读的本质,终究是人类在符号世界中寻找自我镜像的精神仪式。AI可以解析文字,但永远无法替代那个在深夜台灯下,因某段文字突然看清自己灵魂倒影的战栗瞬间。”

  这世上有许多乐事,读书是其中一种。最是读书滋味长。难怪人民日报载文建议大学生最值得坚持的3件事是:多读书,勤运动,早睡觉。

  自古至今,济南“老师儿”们爱书的风气与济南城厚重的文脉一样传承不息,读书、藏书、传书,书籍与阅读已经融入了一代代人的生活。

  建设“书香泉城”,打造“爱阅之都”,作为“我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创建地的济南一直在努力。

  2023年5月,由央视财经频道、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发起,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民生调查活动《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公布一组数据结果,2022—2023年度,在36个大中城市中,最爱看书的五个城市是:济南、宁波、厦门、大连和拉萨,济南拔得头筹。另一组数据显示:业余休闲时间,济南人阅读学习的比例为2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同时,济南人均读书数量也居全国之首。

  今年91岁高龄的山师大文学院教授宋遂良曾经说,“一座城市的文化主要是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它的环境,就是它的生态;另外一部分就是这个城市人民的心态,就是这个城市人民的文化。这个文化是哪里来的呢?是历史的,是诗经,是李清照、辛弃疾、老舍……他们留下来的这样一个文化遗产、一种标准和心情,到了今天我们这代人,要不断地一代一代的被继承。”

  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认为,“中国的底气藏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国的传统道德是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年人要学习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在普及传统道德,继承这种优秀的传统。”她提醒年轻的朋友,“新媒体很重要,但归根结底要看原著。”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别怕吃读书的苦,那是你通向未来的路。”读书的回报,会在人生的马拉松里不断持续地兑现。

  快参与到“青春阅读季”中来吧,把时间寄托在读书这一美好的事物上。“腹有诗书气自华”。愿你在泉水叮咚中,用阅读武装自己,用书本丰盈灵魂,最终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请相信,一个“泉水甲天下”的城市,一个读书热情像泉水喷涌般的城市,必定是一个诗意的城市,生活在这样城市中的你我他,是幸福的!


作者:于洪良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幸甚至哉,使命在肩——写在山东教育社成立80周年之际

“1945年12月,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声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省级教育刊物——《山东教育》在临沂莒南县创刊,山东教 ...

10-10 09:0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纸墨间的传承与守望——写在山东教育社成立80周年之际

2025年是我在山东教育社工作的第21个年头。恰逢建社 80 周年,欢庆的气氛弥漫在社里的每个角落。而我,这个在社里工作 ...

10-10 09: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执笔为炬八十载 薪火相传向未来

80年,于历史长河或是一瞬,于一个组织、一群人,却足以书写一部沉甸甸的奋斗史。今年,是山东教育社建社的第80个年头。

10-10 09:0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