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方田点亮青春——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体验式劳动教育小记
发布时间:2021-10-28 15:42 来源:《山东教育报》中学生作者:于青松 慕常昭 毕君丽 A+A-
-分享-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下,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6000多平方米的“一亩方田”综合劳动实践基地的茄子、大葱、韭菜、萝卜、西葫芦、辣椒进入了收获时节,每一寸土地上都凝结着师生的辛勤劳动。多年来,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践行“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点亮生命底色,助力青春成长。

一亩方田,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每年春季开学伊始,几场春雨过后,校园内便会一片生机勃勃,片片新绿点缀其中:荠菜、蒲公英、苦菊芽……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每年的野菜采摘活动就在这个时候开展。活动之前,老师详细讲解本地常见的野菜品种,帮助同学们辨别这些野菜的模样。学生们拿出小铲子挖了起来,你一棵我一株,个个兴致盎然、干劲十足。

“劳动实践使我领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我会把在劳动实践中学到的劳动常识学以致用,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初二(1)班的刘鑫彤同学感叹道。

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地处农村,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先天优势。2018年,学校在校园内开发了6000多平方米的“一亩方田”综合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的全过程。同时,学校结合地域特色,积极联系校外农场基地,争取驻地附近村庄的热心人士支持,开辟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布局了茶园、果园、草莓园、桑葚园、中草药园等,化田野为课堂,为学生打造成长的乐园。

开心农场,学子在劳作中成长

“通过劳动实践,我知道了3月中旬前后就可以收割第一茬韭菜,之后可以收割多茬。收割韭菜时镰刀要贴着地面,力度要适中。”参加过多次劳动实践的慕明明同学侃侃而谈。学校聘请当地具有丰富农耕经验的新友爷爷为劳动实践指导教师,系统地讲解、示范劳动技能。如春种韭菜,从翻地、种植,到韭菜的保养、施肥、浇水、除草、收割等系列知识都进行详细讲授,指导学生参与田间管理。

学生们参与种植,感受农作物从发芽、开花到结果的成长过程,体会田间劳作的辛苦,体验收获的乐趣。“劳动引领成长,吃苦方知幸福。在刨地、耙地、播种的过程中,我们既丰富了劳动知识,增长了农耕经验,也强健了体魄,舒缓了学习压力。”初四(1)班的解光合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在校长李逢伟看来,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劳动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与品格。“学生在劳动中看世界,在劳动中学会脚踏实地,在劳动中提升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种植的乐趣,领略农耕的魅力,体会责任与诚信的含义。”

硕果累累,体会丰收的喜悦

“春风不让一木朽,苦心换得满园春。”劳动实践基地的开辟,为学生们搭建了生动的“田间课堂”,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大棚里的蔬菜每到收获的时候,绿油油的一畦又一畦,细长的是韭菜,扁宽的是油菜……劳动实践小队的一部分学生在劳动教育基地采摘成熟了的蔬菜。学生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运送,有的负责收集搬运,不一会儿,篮子里、筐子里就装满了各种蔬菜,大家的脸上也都洋溢着自豪和快乐的笑容。参加劳动实践的另一部分学生则奔赴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细心观察植物的生长,并及时为蔬菜除草、除虫。尽管累得汗流浃背,但是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大家满心欢喜。

一粒粒种子,一株株幼苗,一双双勤劳的小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学校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助力学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绽放出最美丽的青春花朵!(来源:《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作者:于青松 慕常昭 毕君丽

编辑:冀春鑫

审核:孙悦琛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