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山海天实验小学 “三不限”彰显“博容”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3-06-06 09:0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波 王朝阳 A+A-
-分享-

  近年来,日照市山海天实验小学积极打造“海文化”特色品牌,通过实施沉浸式课堂和“博容”德育,推动了家校社融合共育,引领师生成长不限速、不限高、不限量,彰显出“博容”的硬核实力。

  学生成长不限高

  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校园文化环境。该校依托“一班一品牌”“一班一特色”、阶梯文化、廊道文化和陆续建设的红领巾种植园、七彩园、博容广场、海韵广场等文化阵地,开展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讲一讲、议一议”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教育透出生命的暖意,浸润学生的心灵。

  为学生成长研发丰富多彩的“博容”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办学理念紧密相连。自2013年建校以来,学校提出“博容教育”办学理念,全力构建、不断优化“博容”课程体系,创新开发以核心素养为支点的60多门具有“海文化”特色的“博容”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并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课程,以课程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命脉渠道,全力培养“嘴角上扬、心有梦想、手中有艺、未来可期”的学生。

  教师发展不限速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阶梯式推进,以“培养工程”为载体,建立了以优秀教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支撑、青年教师为根基的学科共同体,采取“以点带动,全面推进”的方式,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打通“青年教师——学科骨干——优秀教师”的快速成长通道,引领教师齐头并进,让教师发展不限速,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强、合作意识强、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学习型、实干型团队,使教师成长更有冲劲,让学校发展更具韧劲。

  学校创新骨干教师梯队发展模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校内评选“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杰出教师”,再层层递进区级、市级、省级,通过打造省、市、区、校四个层次的骨干教师梯队,构建骨干教师“选、培、管、用”一体化新体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品质发展。

  登高望远,落地生根。学校把所有获得省、市、区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安排在一线任课,所有优秀班主任都在一线担任班主任,成立由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组建的6个名师工作室、8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双向选择、合作共赢,让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引领身边教师共同进步。

  学校加强教师教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从更高的角度、更高的视野、更高的格局、更高的担当来认真对待岗位使命,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着力建设一支“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内心有暖、肩有担当”的高素质教干教师队伍,强力推动学校品牌特色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家校沟通不限量

  该校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创新“1235”工作机制,发挥家、校、社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家委会、家长学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百业讲坛”等活动,让家校沟通不限量,加深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形成“我们的孩子我们共同来教育”的共识。

  用尊重铺出沟通的平坦路,以真诚架起沟通的心灵桥。学校开展“家长漂流日记”专项活动,搭建起学校与家庭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日记里记录着家长的育子经验,也承载着美好的期望。一本本漂流日记构成了一幅在万千家庭中不间断流动着的独特风景图。利用这个平台,家长们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他们总结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诉说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讲一讲教育孩子的故事,“晒晒”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家长把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教育亮点写在日记里,不间断地“漂流”,累积家庭教育的良方。许多家教策略拿来就可用,且行之有效,促进了家长教育经验的交流。同时,学校为推动活动的开展,定期选取优秀日记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推广,让家长学习更多、更好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李波 王朝阳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